“满桌香”飘出的感念( 江金水)
编辑:李秀宁 来源: 时间:2018-07-02 12:52:48 浏览:

一滴水可以映射阳光,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也可以见证社会变革的美好。以我一个南方人在太原工作生活了40年的亲历体验,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带给人民大众的幸福多多。

1977年8月,我从广东来到太原,大街上行人稀疏,汽车更是稀稀拉拉,大车小车可同时进市区内。闹市区也显得很宽阔,只有毛泽东塑像的五一广场,在视野里硕大空旷。商业区主要在柳巷,最大的百货公司就是五一百货大楼、解放大楼。很多东西,特别是外地受欢迎的产品买不上,记得当时我用积攒下好久的工资津贴费买了一块金锚手表,想要的上海手表很难买到。这些泛泛的状况不多说,在这里重点拉呱一下我记忆深刻的食品问题,那些“菜篮子”里装的、舌尖上品咂的太原副食品。

70年代的生活,好多东西吃不到,虽然比60年代的“瓜菜代”好一些,但是,肉不能随便买,是定量凭票供应。鸡、鸭等家禽市场上极少见,鱼的品种单一,平时不吃,过年过节中买一点小带鱼。南方人爱吃的鱼虾螃蟹等,餐桌上别想见。食用油也是定量凭票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稀罕一点的东西日常中是见不到的,如油炸糕。肉饺子也是过节时、改善生活等特殊的时候才能吃。至于昂贵的罐头,一般买不起,是当作礼物送的。蔬菜的时令性很强,品种贫乏,多是大白菜、茴子白、土豆等大路菜。吃面条是浇卤子,不炒菜……越吃不上就越馋吃、越想吃,也就越盼着吃。

80年代到90年代是吃不好。市场上仍然是品种缺、数量少、质量次、价格高(相比工资水平)。盘中餐口味差,一些副食吃得着,但主要是吃不起,稀缺的只能是尝尝鲜美咂咂味道,不解馋。偶尔改善伙食时,不想听孩子稀罕的尖叫,就想看到端碗时的微笑。可我只能叹息就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如果不算计又算计,怎么能保证日常温饱。

90年代到上世纪末以后,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取消了各类票证,尤其是工资改革后,收入有一个飞跃,我们家也和城市居民一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庭日常生活已有所盈余。自21世纪以来,物产丰富,物品交流,市场上东西随意挑,想吃也能吃到,越吃反倒越吃不了。特别从十九大到如今,饮食上是应有尽有,端起碗筷乐逍遥。每顿饭都可以遂心如意,用老伴的话说叫“满桌香”。当下物流、电商发达,更让人享受的是外卖之便利,可以坐在家里立等快餐店送餐。甚至可以筛选异国风味,“歪果仁”的西餐料理。什么法国鹅肝、神户牛肉、意大利红酒、西班牙火腿……都能送到面前。真可谓是:品东海西山南疆北国味,尝五洲四洋三江两地鲜。现在的我是害怕吃不消:年纪大了,生活好了,营养太充足,已经不敢多吃,吃不动了。有吃难换老来瘦,好吃更要讲利身,幸福在于不折腾。幸福生活是什么?在于生活有着落,吃喝能选择,晕素会自主,舌尖上可掌控。

由我家这些年的吃不到、吃不好,到吃不了、吃不消的生活变迁,回顾中便有了如下的感念——

“民以食为天”,吃得饱吃得好是国人生存的必然诉求与渴望,也是国度兴盛国力强大的根本标志。解决一个人口几乎占全球四分之一的泱泱大国吃的问题,是了不起的大工程,这对任何国家都不容易。中国做到了,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是历史上最好水平的。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道路,赢得了现在面对的结果,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如同插上双翼,必将载着我们奔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来我圆中国梦,兴至福进百姓门。菜篮子拎着民生,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饮食改善与改革开放程度是紧密相关的,吃的进步从一个侧面看出社会的飞跃。一个家庭是一座城市的缩影,一座城市是一个社会的写照,我自己家餐桌上的巨大改善,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正确。方向对了,路子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不动摇不改变不折腾。这真的是:改革开放与我们每个人,共享成果共命运,也迎风雨也同舟。

上一条:
下一条: 文大娘( 唐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