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山南行
来源: 时间:2017-08-08 09:44:22 浏览:
《青海甘肃行》:

祁连山北山南行

作者 李建民

天境祁连卓尔山

张掖丹霞地貌敦煌月牙泉

敦煌第96号石窟外景

万里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

天境祁连山

青海茶卡盐湖青海湖祁连大冬树“4120”山口延安革命纪念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祖国大西北,总是那样让我神往!2014年到宁夏,游“水洞沟”、游“沙坡头”、游“沙湖”,贺兰山观岩画、品“老毛手抓”......,对宁夏,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也一扫曾经的想象:大西北沙尘滚滚、大地荒凉。深深地喜爱这片土地!宁夏归来就与妻约定,来年到甘肃、到青海、到新疆、到西藏。

今年8月,开始琢磨先到哪儿。西藏?暂无合适游伴,妻是不跟我去的。新疆?路途很遥远,想想还是以后再说。青海、甘肃?今年应该去去了!

因为有“东方国旅”的微信,就时常注意有没有这方面的旅游信息。

“'大美青海、丝绸古道'甘肃青海大巴11日游。”看看行程:张掖、嘉峪关、敦煌、青海湖......,都是我久已神往的地方。报名!

妻开始担心了:坐那么长时间的汽车--青海海拔高,万一高原反应--出行时间那么长,身体吃得消吗?报名后颇有悔意。只是费用已交,也不好意思找旅行社退了。带着担心,就这么准备着出发了。

不过,经常说:有备无患。这次出行,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买“红景天”、带“丹参片”、买“西洋参”、买“葡萄糖”,还把“速效救心丸”带上。上网搜了不少有关“高原反应”的文章,凡是说“高原反应”症状与防治的篇章还打印出来带上,以备不时之需。提前将“红景天”服用,打好“上高原”的基础。

2015年8月12日早5点10分,我们在省委门口,登上了将要一路乘坐的大巴。车况极好,导游说这是辆新车,跑了还不到一个月。看看座位四周与上下,干干净净,纤尘不染,心里暗想,司机对车辆维护的功夫也下到了。坐在这样的车里,心情也为之舒畅。

大巴车5点30分的时候,到锅炉厂接上了一大批游客,有10几20号,有老有小,有男有女。这一趟甘肃青海行的游客就都上车了。

导游开始做游程解说了。

噢,还得先说说,其实,本次甘肃青海行的导游梁燕玲,我们算已经很熟悉了。到灵石石膏山,到襄垣仙堂山,导游都是她。人很精干,业务很强,对游程中的各种情况的掌控非常到位。几次出游的整个游程,路上带大家唱歌,又恰当地组织大家互动,是很有特色的导游。人说是山西十大明星导游之一。前几次接触,感觉“梁导”素质很高。这样的导游带着我们,让人对这次长时间、长距离的出行充满期待。

根据我几次出游的了解,导游在游客上齐后,一般的程序都要先介绍自己,然后是介绍旅行车司机,其次才开始讲解其他旅游事项。不过,“明星”就是有明星的特点。梁导的这个环节,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徐徐道来。她说,与司机见面,觉得似曾相识。互相介绍才知竟都是太原上兰村人,而且同在造纸厂子弟学校上学,只是之前从未有过任何接触。梁导感慨,想不到40年后竟有合作--在一起带团旅游。

我也在心里想,世界说大真够大,世界说小也真小,更何况太原呢。俗话说么:两座山到不了一块儿,两个人谁知那天会碰到一块儿。再钻牛角尖儿说,两座山都有可能碰到一起呢--比如遇上一次大地震。哈、哈、哈!让梁导把我的思路“导”到哪里了?看来,梁导的“故事”,触到了人的心底!

我们这趟远行的司机是康师傅。

这趟甘肃青海行的主要发起者,实际上是太原锅炉厂工会。旅行社借此也为我们这些“散客”提供了机会。据说,太原锅炉厂工会经常组织职工旅游。而据梁导介绍,锅炉厂此行又主要是以1965年建厂时进厂现今都退休的人员为主,也是他们纪念进厂50年的一种方式吧。有意思的是,梁导介绍,她也是在锅炉厂参加工作的。之后,才到了旅行社。

我想,梁导肯定有不少锅炉厂的故事。

导游介绍,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到宁夏中卫。乖乖,看来今天至少要走八百公里路程。经吕梁过黄河从“三边”地区穿过陕西,将要到了宁夏的最西面了。真是“西望中卫路漫漫,跨越黄河过三边。不知古人志高远,靖难护国何其难!”

旅游车一路西向,我脑海里演绎着的全是先人们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身影。

去年坐火车到宁夏,还真没有这样的联想与体会。原因可能有,一是火车坐卧铺,舒适安逸,听听音乐或评书,聊聊闲话,不会感受到旅途的颠簸与艰辛;二是没有导游演讲与描述。旅游,不同的出行方式,不同的交通工具,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行进中,梁导还邀请锅炉厂原工会主席作了行程讲话。这位工会主席身材很是魁梧,行事沉稳,有工人阶级领袖的气质。看得出来,一定是有几十年工作历练的有经验、有威信的老工人师傅了。

我们同行的“散客”,导游介绍有:“三姨父”俩口;“小灵通”三位--后来我们称为“小雅姥姥”的,就是“小灵通”;其余“散客”虽然不是锅炉厂的,但都与锅炉厂的人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沿“青银高速”,上午8点20分左右,抵达吕梁军渡高速收费站。过黄河就是陕西境内了。导游说,我们这一路要过好几次黄河的。想想,就是。黄河呈“几”字形流经中国北部,山西在“几”字形之右外侧,到宁夏要经陕西到达“几”字形的左内侧。而到甘肃就又出“几”字形之左外侧。我们行程还要到西宁、兰州,去程返程,真不知道要几次跨越黄河呢。黄河,祖国母亲河,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是暖暖的!每一次临近或跨越,心情总是有一种抑制不住地激动!她的浩荡、她的咆哮、她的奔腾,总把我的思绪带到高山上、带到大海里!

过黄河即见“前庙山隧道”,一出隧道就是陕西吴堡收费站。我们国家的高速路,应该是各省收各省的费用吧。我们一路看,一般都是车到省界必经两个收费站。我一直纳闷,现代科技手段与管理手段已经很先进了,为什么还不能从技术与管理手段上实现高速路的一次性收费?收费卡记录着车辆行驶的起止与公里数等信息,无非是在核算手段上对所收费用在不同核算单位进行分配而已。如此,国家将节约多少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比如,两省界离不远的收费站,就可以全部撤销,试想想,那会省下多少人、财、物?!同时,又会节约多少管理资源?!

路过陕西吴堡收费站,路边树着有宣传专栏,内容是说“五打五整五防'秦风'专项行动”的,“五打五整五防”什么具体项目,车是路过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细究,但我想可能是全面整治交通秩序的,也与国家准备“九三”大阅兵有关。不过,我是在想,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抓工作往往会提出许多口号,然后把这些口号到处张贴、悬挂,似乎这样就重视、落实了工作。会用文字对工作进行高度概括的人,往往就会受到上级领导赞许。实际效果怎样,谁知道呢!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又层层效仿。我也较真,写作此文,上网查查这“五打五整五防”到底是啥,查遍了,竟不知所云!我不知道,那些据此口号“落实”工作的人们,会清楚他们的工作吗?

其实,真正抓工作,完全不需要那么多的口号与宣传栏。每一个工作人员,扎扎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到位,胜过那无数的无用口号。问题是,领导会满意吗?没有“口号”与“宣传栏”的抓工作,领导会赞许吗?

出外旅行长途坐汽车,不能像坐火车那样看书,人是最有时间胡思乱想的。路边不管是不是风景,都可能会引起一阵阵遐思。

车一路向西,应该是行驶在陕西“三边”地区吧,路上车不多、路旁少人烟。车上有不少老年人,不时要求停车方便。九点,车在一个简陋的厕所旁作了简短停留。

开车后,梁导又开始工作了。这一次,她主要是介绍宁夏沙坡头--看来此行要去沙坡头,这在出行前没有和我们说过。看看车上有不少小乘客,想想也能理解。我们去年到过沙坡头,感觉很好,同时也深有体会:沙坡头特别适合小游客。

虽然我们去过沙坡头,但梁导的讲解还是让我们有新收获。她说,在沙漠骑骆驼,必须清楚“头驼”与“尾驼”的规矩。因为,头驼一动,后面的骆驼都会像听到指令一样马上就行动。她还介绍陕西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的说法--说陕西武将多出于靖边、定边、安边,而文人多出于延川、宜川。“两川”现属延安市。“三边”地区古代战乱比较多,所以出了很多武将,现在只有定边和靖边建制是县,都属榆林市。我从地图上找这“安边”,地图上有,但字很小,在陕西最西北的标着长城垛口样靠近定边的地方。

我们的旅游车在陕西是经吴堡、绥德、靖边、定边而进入宁夏。从地图上看,这条路基本上是一条东西直线。

说到绥德,梁导也顺口说出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陕西名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车上不少人会心地笑了起来。不过,梁导一句话让我很惊奇。她说,陕西米脂县塑有貂蝉像,米脂人认为貂蝉是米脂人。

不是说貂蝉是山西忻州人吗?怎么成了陕西米脂人了。

旅游回来上网搜了搜,啊!甘肃临洮也说貂蝉是他们那里的人。还有河北永年、四川成都也在作貂蝉的文章。之前,常听某地与某地争名人故里,也没有往心里去想。但从来没有怀疑过貂蝉、吕布是山西忻州人氏这个说法,更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地方在争这个。山西有民谚:“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意思是说自忻州出了貂蝉,定襄出了吕布后,当地风水都被占尽了,再也不会生出美男、美女了。

比较了一下,目前甘肃还是胜了陕西、山西一筹,人家在国家工商局注了册了;而陕西是拿出县志作证据,并且有模有样地要打造“黄土高原小三峡,貂蝉故里柳家洼”了,塑像只是其中之一项。山西呢,还是依据传说来自娱自乐,据说忻州市的貂蝉陵园陷入荒芜,游人寥寥,甚至一度沦为养鸡场。

梁导说,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不开花。忻州有貂蝉墓。梁导记忆力挺好,当场为我们念出忻州“貂蝉陵园”大门两侧的楹联:“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可见梁导这“十大明星导游”的功底。

心里只是哀叹山西忻州并不太在意自己的名人。是名人太多了吗?倒也是,忻州近代就有不少名人:阎锡山、徐向前、薄一波、刘云山等等,军界还有傅全有,曾为总参谋长,都是显赫人物。据说古代还有元好问。

不过,我总是认为,当地还是没有太把历史名人当回事。自上个世纪忻州原平有过“搭台唱戏”的经济发展思路后,恕我孤陋寡闻,真再没有听到这个地方在发展经济方面有过什么著名的新举措了。

路上经过的村镇总见到塔或寺庙等建筑,有游客就询问梁导“那是什么塔?”、“那是什么庙?”我也疑惑:黄土高原上怎么常见塔?看来不只是延安有宝塔。梁导知识很渊博。就着话题她说,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征:“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所以,在中国要做一个统计调查的话,“武庙”肯定比“文庙”多。人们建“武庙”敬奉关老爷,也就是祈求地方平安。历史上的关老爷经历代皇帝谕旨加封,称侯、称王、称帝、称圣、称神,可谓亘古一人。帝王尊其为护国神,佛家尊其为护法神,道家尊其为天神,儒家尊为其文昌神,商人尊其为财神,武人尊其为武神。老百姓求雨、求寿、求福、求禄、求财、求子等等,也纷纷对关老爷顶礼膜拜。关公如此神灵,关帝庙遍及我国城乡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应该说,中国民间对关老爷的崇拜远远超过了帝王和孔圣人。而塔的兴建主要是佛教建塔以保存佛经和佛舍利子,既有佛教上顺应民意、强化皇权统治的作用,又有军事上瞭望敌情的作用。

11点50分的时候,我们到达定边服务区。车上游客各自拿出自己带的“饮食”权作中餐。出定边服务区,13点钟的时候,连续经过“王圈梁收费站”和“盐池收费站”--这是陕西与宁夏的交界区了。

进入宁夏,是进入了毛乌苏沙漠区域了。

先看见一个叫“盐池”的地名,不知道是这里有出盐的湖还是这里的水因为在沙漠边缘而是苦咸味,人们才把这里称呼为“盐池”?看路边风景,地势整体平坦旷远,有的地方平地有水,有的地方能见到沙,有许多又呈很矮的丘陵状,说它矮,是荒野上到处可见到像坟丘一样的沙土包。这些沙土包是连成一片片的。另有就是一丛一丛、一望无际的草--不知道是不是叫“沙打旺”“鬼见愁”。

这一段是很辽阔的原野。路上车也不多。下午2点40的时候,曾见一个地名叫“红柳沟”

15点30分不到,下中卫高速。听梁导在电话里联系一个地接导游,要在什么地方上车。

梁导先前跟我们说,昨天网上联系过,看起来好像是个很有个性的男导游,来担任我们宁夏甘肃青海的导游。

前方进入一个十字路口。路边广告牌写着“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广告牌不远处,好像有个年青女士,背上有个包。我猜想,这应该是要上车的地接导游。正想着,梁导说话了,地接导游是个女士!她说,她很奇怪,不知怎么昨天网络上联系总认为是个男的呢?!

15点35分,“地导”上车了。自我介绍叫邱嘉林—并特别介绍是邱少云的邱。

旅游车行走在“滨河西路”。

“地导”开始介绍中卫的情况。“中卫”以军事建镇,“卫所”,如“天津卫”。--哈哈,这“地导”会“攀比”,“天津卫”名气大啊!“中卫”,仅次于!

不过,“地导”说的也没错。她还介绍,“前卫”是固原,“后卫”是包头。这很让我“涨”知识。从地图上看,中卫、固原、包头,还真差不多是南北一条线上。如果以西方为守卫方向,中卫是在中间,还突出向前一些;固原在南面,以中卫看,是在左面,可称为“左卫”,但为什么“地导”介绍说是“前卫”呢?是不是古代从固原进击中原更快捷呢?

因为我们去年旅游到沙坡头是来过中卫的,所以,“地导”的其他介绍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诸如中卫之“三红”:枸杞、红枣、硒沙瓜等。说起这“硒沙瓜”,这一路,没有少听“地导”介绍,但是,我们此行一路吃了几次,没有吃过一片儿想象中的中卫西瓜。吃的都是那种半生不熟、籽都是白色的西瓜,虽然是挺那么水晶晶的,但口感比在山西吃的西瓜也好不了多少。我怀疑,在旅游景点卖的都不是正宗中卫西瓜。

今天的行程是“沙坡头”。“地导”说,来宁夏必游沙坡头,我心里很赞成她这句话。我们算第二次到沙坡头了--去年刚来过,所以,我们就没有进景区里面。沙坡头确实是宁夏的一个优质景区。去年虽然来过,但仍然被景区的风光迷醉。在景区外面,也照了不少相。下午四点到景区,我们在景区外等同车游客出来,渐渐地犯起困来--早上3点多起床,真是困了呢!8元钱买了几片西瓜,是那种半生不熟的白子瓜。一直到晚上快8点的时候,到景区游玩的人们才回到车上。等到了吃饭的地方--“新华国际”都晚上9点了,好在住的地方就在对面不远,吃完饭过十字路走几步就到。

晚上视线不是太好,总体感觉中卫城市很洁净。行车路上导游介绍城中有条“美丽渠”,还有宽阔的“迎宾大道”。我们今天的晚餐不仅饭菜的质与量不错,餐厅也是挺洁净比较豪华的。

13日早晨5点起床,6点40在我们住宿的三层的餐厅吃过早餐,7点20出发向甘肃行进。

出中卫到甘肃,是从宁夏中部进入甘肃。一路行驶的主要方向是向西。今天的目的地是经武威到张掖看丹霞地貌。

唐诗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说的就是今天的武威。因此,听导游介绍今天的行程,脑子里马上就蹦出这首古诗来。看看窗外景色,渐渐感觉得出古丝绸之路与大西北的苍凉味道来。越往西行,荒凉与广阔的感觉越浓。路边荒丘有黑灰色像煤炭的砂石。

出中卫时曾过黄河,梁导说,这是我们第四次过黄河。前面,又看见曲曲弯弯的黄河,这应当是第五次过黄河了。邱导介绍“马踏飞燕”的故事。有的游客可能在车上假寐,这个邱导好几次质疑游客不喜欢她的讲解,我们心里好笑。我想她那意思,游客必须与她进行神情互动才行。其实,我倒觉得,这反映出这个导游资历太浅,游客坐在车上听你讲解,神情互动不互动,并不代表对导游讲解感兴趣不感兴趣。当然,有些游客确实是听不进导游的讲解的,而有一些游客即使没有神情互动,也是在琢磨着导游的讲解的。导游不必在意互动不互动,但应当从游客的神情中品味出自己讲得是否吸引游客,这才是导游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果导游觉出游客对讲解兴趣不高,最应该做的是检讨自己讲的水平。就我自己的文学历史地理知识来理解邱导的讲解,应该说她讲的并不连贯、也不全面、同时也没有激情与浪漫。与我们同行的梁导比,差得太多。游客不买帐,其实更正常。而她还频频让游客以神情嘉许!她有点儿太自以为是了。

其实,大西北与河西走廊有着太多的人文历史积淀!稍有点儿文学基础,在唐诗中就不知有多少关于这篇土地的苍凉、沉郁、浪漫甚至血性的描写。

不妨我们回味几首:《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征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如果邱导结合当地当时,随口来几段古诗文,再发挥发挥,我相信一定会得到游客的嘉许的。

从地理上看,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东起武威天祝的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河西走廊大体为自东南向西北走向,由一系列高山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平原,属石羊河水系。自汉朝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来,河西走廊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西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现在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邱导很自豪地讲起“马踏飞燕”。

1969年出土于我国甘肃武威雷台的奔马踏着一只飞燕的青铜艺术品,被郭沫若先生定名为“马踏飞燕”。经考证,“马踏飞燕”系东汉时期青铜制品,制作时间距现在大约1800年。“马踏飞燕”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关于“马踏飞燕”的故事、传奇也层出不穷。如果经常旅行到各地,这个雕塑并不陌生。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的城市都会在显著位置安放这个标志性雕塑———“马踏飞燕”。

这让我想起,以前开车到长风街东、与并州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是有这么一个雕塑。

《马踏飞燕》确实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其意象为:天马行空、逸兴腾飞,无所羁缚。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者。

早上快八点的时候,路边荒丘的有些土质呈现黑色,看样是煤层外露吧。整体看是沙石状态,无植被。

导游也没有什么话了。梁导就安排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游客给大家朗读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好像是叫《道士塔》?说一位道士无知,把我们国家的珍稀文物贱价出卖给洋人。

我很赞赏梁导这种作法。旅游嘛,其实并不是单单看稀罕。感悟祖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并从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应该才真正把握了旅游的意义。

说起来很怪,不知怎么,我不喜欢余秋雨。缘由好像起自当年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其实也没有完整看过几场比赛,仅看过几场,对余秋雨说话的神态不知怎么总觉得讨厌,而喜欢那位不知叫什么名字的“院长”的说话风格--也可笑,喜欢却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人,有时候就这么有趣,讨厌的,记住了;喜欢的,却忘记了名字。但是,就此,十分排斥余秋雨的作品,一篇也没有看过!今天,梁导让我被迫欣赏了余秋雨的作品。从心里说。余秋雨以及余秋雨的作品,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旅游车经过的路边,看见一片片像坟丘式的山包。在陕西时也见过这种地貌。虽然确实有坟地--被一圈圈石头圈成圆圈,圆圈有缺口像是坟地的“门”,但我觉得那成片的坟丘式的山包应该是一种地貌。在车辆行驶的高速路的左边,是坟丘式的地貌;而在右边,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远处,山的颜色整体像花豹的皮,灰黄色为主色调。不很远的右侧,有铁路,不知是哪里到哪里的。

无边无际,荒无人烟。心里想,古代那些将士们是怎样在这片土地上征战的呢?

此处高速路应该是我们走过的最窄的高速路,一路上车辆也是稀少的。绝大多数的时候,路两旁只有一些零零落落的荒草,难见树木更不见飞鸟。如果眺望,荒野中能见到矗立的电杆,顺着电杆,有时候会见到人居,但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荒原。

查地图,我们走的是定武高速(G2012)。8点32分,经过营盘水收费口,8点36分,经过甘肃收费口。两个收费口离得很近,但营盘水收费站设施很简陋,商业服务设施是简易房,远没有内地高速服务区那种建筑。而甘肃收费站的建筑要好于“营盘水”。

我们进入甘肃了。有警察前来检查,我们都急忙带上安全带,准备好身份证。

8点42分,车开动了。刚进入甘肃,路两旁有树,有庄稼地,庄稼地里有烧麦(看不清是什么庄稼的?)茬子的。9点,进入甘肃景泰地界。左前方看到连绵的山,看不见这山的边缘。梁导似乎也兴奋起来,上来给大家讲,说这是最年轻的山脉--六盘山。她即兴朗诵起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并给大家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六盘山后,就再也没有天险能阻挡红军进军陕北的步伐了。诗词反映了毛主席当时高兴的心情,也抒发出了毛主席满怀着对中国革命前景的理想。很佩服梁导的记忆力与激情。这一段朗诵与讲解,反映出一个导游的优秀素质。旅游,如果只有景点而没有人文经典,那会少了许多精彩。而没有景点,能借山川河流,讲出人物与历史,给游客带来知识与思考,没有点功力行吗?这需要导游知识的积淀,更需要导游始终保持一种职业的激情。我对地理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也不知道梁导说前面是六盘山对不对,更不知道六盘山是不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对六盘山的知识,就是当年上学时学毛泽东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得到的。没有梁导那种记忆力,但非常熟悉这首诗词。因此,梁导的即兴朗诵与讲解,让我从内心重温了中国革命史与伟人毛泽东的超人魅力。

十一

地导在梁导之后,介绍起当地的一些情况。说当地的草富含矿物质,所以本地的羊肉很独特,营养很丰富。又说,本地雨水很少,今天我们遇到雨(路上是下了雨)很难得。估计不少游客都在假寐,邱导自嘲,我最大的功能是“催眠”。又说,其实旅游是“旅”多于“游”。我觉得,这后一句总结得还是准确的。旅游、旅游,多是在车上,在旅途中,“游”占的时间比例确实少。

车经过的村落,黄色为主色调。村居的墙是黄色的,割过的庄稼地,露出的庄稼茬子更是标准的黄色。9:56路过大靖服务区后,庄稼地颜色色彩比较多了些:绿、黄、泛黄、黄中有些绿色、还有些是那种说红不红、说黄不黄的颜色,我实在描写不了。

10:48,车经过武威服务区。

11:40,车从武威往张掖方向。左面祁连山可见崇山峻岭。山上的天空为蓝色,时不时可见白云缭绕在山头。看祁连山则是灰色的,山下的田野黄绿色相间。

11:47,车到永昌服务区,我们停下来“方便”。服务区对面,青山连绵,山头上白云袅袅,山色特别清新。11:55,车出发。开了有10分钟时间,车的左右两边全是山,我们的车似乎走在山的走廊里。左面的山是青色,右面的山是灰色、间或是铜色或锈了的铁的颜色。右面的山不甚高,无植被、无绿色,再仔细盯着看,隐隐约约可见些绿色--像是小草。路的前方远处,也是山。

在12;25分的时候,左右两面的山上,有许多风电设备--高高的“大风车”。

空旷的山谷中,一片淡淡的草色--像是高山牧场,右面的山下是一个大山坡,有点儿大陆架的感觉,有不少羊群。奇特的是牧羊人也是披着白色的衣服。

见一座“永昌县金山煤矿”招牌门。左边的普通公路上,见有骑行者;右边不远处,有长长的不很完整的土墙或土墙的残存--我不知道这土墙是不是古长城的遗迹。土墙的外面是很开阔的山坡。

见一座“山丹县羊虎沟煤矿”招牌门。顺山坡下来的沟与川,是高低不平的草场。山坡上草色是绿中带黄色的,远处山顶有雪还飘荡着白云。

13:00,看见一个地名牌“长城口”。看来,刚才见到的土墙确实是古长城。前方天高云淡,蓝天如洗。有白云像只大鸟在上空飘过,颜色特别像棉花糖。

一晃而过的一个牌子上,瞥见“焉支山”。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在焉支山中?

车上有几个孩子,可能是中午的困顿过去了,现在活跃了起来。有位小女孩还唱起了儿歌,不过,我没有听出她唱的是什么儿歌。

14:00,车到了张掖西收费口。出高速路。导游说,距离今天中午的目的地,还有30分钟时间。

14:30,在“一品香”用中餐。

十二

我们已经进入张掖丹霞景区。前去吃饭的路途上,两面的山全是丹霞地貌,五颜六色。只是这些山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沿途,标识着“冰沟丹霞景区”、“七彩沟丹霞景区”......。饭后,我们在15:30的时候,到了“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下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气,非常干燥的热气。

进入景区先换乘景区交通车,然后,要到几个观景台。我们并没有听明白地导的详细介绍,自顾自地看着外面的景色,有些怀疑这山上的颜色就像人工涂抹上去的一样。下了交通车,我急不可待地专门在路边山坡上抓了一把土,想看看是不是人工涂抹上去的,那土很硬,土坷垃捏在手里像石头。我才相信,这地貌就是一种地质现象。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里面,有好几个景点,可以看到不同的丹霞地质景观。我把导游讲的几个观景台,理解为第一个景点的几个不同方向了,看看时间很宽裕,就一个一个慢慢盘桓起来,结果耽误了一些时间。梁导打电话,我还一再强调,我马上就从最后一个“观景台”出来了。梁导着急起来,直接告诉我,她们先到下一个观景台了,让我们自己安排后面的行程。我才意识到,其实是我们自己理解错了。

以前看过别人在丹霞旅游时拍的照片,我一直以为照片上那山体的颜色是因为阳光的照射角度产生的。就像我们大楼的景观照明,那夜间远远看见的颜色,都是灯光照射而产生的。到张掖才知道,丹霞地貌就是地质形成的地貌,没有看似而非的视觉效果。其色彩之斑谰,气势之磅礴,令人十分震撼。丹霞,是千百万年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那些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让人惊叹大自然之时间与空间的力量。“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里的丹霞地貌,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好的,但仅此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好景真是看都看不过来。那七彩斑斓的高地与峡谷,任你放开联想去描绘,也不能写尽其风采。有称为七彩塔的,有称为七彩屏的,有称为七彩练的,有称为七彩湖的,有称为七彩扇贝的;有的像火海,有的像刀山;有说是“灵猴观火海烈焰”,有说是“众僧拜如来大佛”......,放开眼界,远处连绵的山脉与近处的景色相辉映,使人产生出世界真奇妙的惊叹!

奇妙的自然景观看得令人窒息!

景点门票上印有景点介绍: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其中彩色丘陵面积40平方公里。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区内最有观赏价值的景点有:七彩屏、夕辉归帆、睡美人、胭脂店、琉璃峰、云端顶、七彩练、七彩神仙台、众僧拜佛、大扇贝、刀山火海、熬河。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彩色丘陵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太让人称奇了。

一直认为,仅有自然景观而没有人文要素的旅游景点,总是让人产生视觉疲惫--只有自然之美而没有人文美,往往感觉是比较单调的。但我可以说,张掖丹霞地貌绝没有让人感到单调和疲惫,因为那些万紫千红的奇异景色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太丰富了。一座座静止的鲜艳山崖,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定睛看看,似乎是流动的云霞。没有植被的山岭,像是披上了锦缎。太美了,实在太美了!用景区介绍中的几句诗可以大略描写之:“千里波涛潜神龙,万里丹霞飞彩虹。若数人间神奇地,不见此景枉一生。”

十三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游览的人很多,景区交通车负责把游客从一个景点送到另一个景点。乘车时都要排队。我们去的这个季节还不算高峰期,人就这么多,高峰期不知会有多少人呢。

我们在18:40的时候出了丹霞地质公园。准备到今晚的住地去。今天的天气非常好,白云蓝天,旅游车经过的地方都很整洁。路过临泽时,还发现这里也有公交自行车。临泽是张掖下辖的一个县,有公交自行车,能说明这里城市建设应该不错。我们山西目前可能也就省城有公交自行车。

看来“地导”对自己的家乡很自豪,开始给我们介绍起本地的情况来。地导说,这里有个说法叫:“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还有“玉酒泉”的说法。开始我没有听清她说什么“金”呀、“银”呀的,连忙问她,她就详细给我们介绍起来。张掖,武威是河西走廊的两座重镇,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张掖,古名“甘州”。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是古丝绸之路上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驿镇。古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的说法。武威,古称凉州,有“凉州不凉米粮川”之说。以其“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人们称之为“兵食恒足,战守多利”。酒泉被称为“玉酒泉”,则是因为其境内有著名美玉-墨玉。更由于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而闻名中外。
张掖下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张掖自汉代以来便是商贾云集的地方。1400年前(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张掖举行过“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的使臣和商人来到张掖。当时张掖数十里地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导游的这个讲解,对我来说,真是闻所未闻。我有些将信将疑。总认为现在是有些地方旅游开发不足,而有些地方是旅游开发过度。编造一些历史传闻来博取人们的好奇心。因此,旅游回来专门上网查了查,别说,还真有这方面的介绍。但是,我不知道正史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我相信是有的,应该只怪自己学识太浅薄。在我们学过的十分有限的历史知识中,隋炀帝是不折不扣的荒淫无耻的暴君。还不像秦始皇,有一些正面的评价。这几年,随着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客观、包容地看待历史人物渐渐地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人已经摈弃了过去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一个真实、全面的隋炀帝,也为大多数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隋炀帝应该获得他在历史上应有的客观评价。他20岁时,统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陈朝,标志着中国近300年战乱时代的结束而重新统一;他率大军三伐高丽,实现了对辽东地区的管辖;他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了起来,大运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隋炀帝其实太有所作为了,也终于因急功近利、滥用民力而被后人诟病。并将其冠为骄奢残暴、荒淫无度的暴君。

十四

今天要在张掖住了。晚上8:10,车经过高台高速收费口。晚上9:00的时候,入住酒店:馨海宾馆。

我们没有安排在高台的旅游项目,就是住一夜。我自己习惯是到一个地方,尽可能了解了解当地情况,否则不是白来了一趟?

看看宾馆免费提供的地图,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穿越高台县而过。在车上时,导游说黑河最后流到了居延海。高台--或者说甘肃,看来对旅游业很重视,宾馆提供的县旅游交通图吃、住、行、游、购、娱介绍,很齐全详细,图文并茂,非常便于游客了解当地情况。这次,虽然没有机会在高台游一游,但这张图让我有如实地游览一样,使高台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县里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风景区”、“黑河湿地公园”、“骆驼城遗址”、“正义峡”等,都有让我没有到实地游览的遗憾。

今天的宾馆堪称五星。我心里诌了几句:“昨夜四星今五星,河西风情似酒醇。儒佛道德育中华,好景东西南北中。”

因为是住在县中心地带又没有集中的晚餐,我们自己出酒店不远吃了碗牛肉面,回来洗漱后将近夜间12点了,赶紧入睡。

14日早晨,也没有安排集中的早餐。我们4:20就起床了,烧了一大壶水泡方便面吃。6:30准时下楼集中。

6:40开车。坐上座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司机将安全带都一一整理到位,搭扣与搭扣对得整整齐齐的。而且,我观察这辆旅游车的司机,只要一到服务区停车,总是及时清理并清洗车上的垃圾桶。这可是我几次乘车出去旅游所没有见到的。及时倾倒垃圾,有些旅游车司机也能做到,但把那安全带搭扣每次都对得整整齐齐,还真是第一次见,原来常见的都是你想系安全带,根本找不见这头那头,游客在车上总要折腾好长时间才能把安全带系好。从这件小事,我自己觉得这个旅游车的司机很敬业。

今天天气十分晴朗,朝阳清亮,万里无云。

此地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很近,梁导说,想看卫星发射,必须提前半个月登记。我们此行没有安排。其实,我们知道“酒泉”这个地名,是在电视新闻里,从我个人的内心里,真想看看卫星发射。还记得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时候,那时候年龄还小,觉得卫星能上天,真是“神”了。那个时候的那几天,晚上都要到个空旷的地方,想找找“东方红”,只是那时候天上星星太多了,也不知道咱们的卫星在哪里。看着看着,一下子就喜欢上天文了,一段时间甚至痴迷起来,参加工作后学徒工薪酬18元,上交母亲9元,9元为工厂伙食费,就这样也要将有限的菜票换成钱,定了份《天文爱好者》杂志。天上不少星座,当时都能叫上名来的。后来忙了起来,慢慢地,天空星星也少了起来,爱好天文的心也慢慢地淡了。今天导游讲起“酒泉”,就把当年的事勾起来了。

十五

路边的路牌显示,我们目前离酒泉50公里,近在咫尺啊,酒泉!我们不去。

梁导形象地说,在甘肃之河西走廊旅游,既要用眼,也要用耳,更要用心,才能完全体会到其美;而到了青海,就只用眼欣赏美景吧!旅途上,心里一直在琢磨这几句话。

看看车窗外,高高的、连绵不断的祁连山,一层一个颜色:顶为白色,之下为青色,再之下为灰色,再之下又是红色(丹霞地貌?),再之下是绿色--山下茫茫原野的绿色。

8:40的时候,路牌显示酒泉一公里,应该是再有一公里下高速到酒泉。

8:55,我们的旅游大巴下高速,进入嘉峪关市。与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嘉峪关市规模较大。但是,我们不并在嘉峪关市有片刻停留,因此,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9:20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名闻中外的嘉峪关景区。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万里长城西到嘉峪关,东到山海关,这次终于实现了平生夙愿--去年去了山海关,今年来到嘉峪关了!

“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国家五A级景区,人多车也多。地导看来有些头大了,对游客的问询很不耐烦,惹得几位游客也着急。其实,大家就是问问洗手间在哪里,但地导态度十分坚决地执着于要说就向全车游客一起说,否则,坚决不说!看得我心里好笑,这导游真是“嫩”多了!全车游客年龄大小不一,性格也有差异,等把大家招呼在一块儿,得点儿时间呢。有的游客内急,你就不能先告诉吗?这位地导的旅游经验和水平真是不能恭维。

我看也没几个游客听她的,有眼神好使的,早就看见卫生间的方位了。五十多位游客,有在导游跟前听她说道的,有的去了卫生间,更多的都是急急忙忙找角度拍照。我是感觉到,游客们多数是一家有好几个人,导游有什么安排,不必等大家全在,一家有一位就行。跟过几个团出游,导游一般都是安排为几号、几号家庭这样控制行程。

进入嘉峪关,登上嘉峪关城楼,四处望望,不远处就是连绵的山脉,顺着山川望去,那真是满目的苍凉,真如唐诗所描绘的那样“一片孤城万仞山”。去年曾游山海关,那个旅行社严格限定了时间,真还没有一点儿时间四处望望,更没有闲空容我极目远眺,山海关没有在我脑中留下边城锁钥的印象,感觉与一般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区别不大,圈起来收钱的景观而已。也许山海关所处位置的原因吧,脑海里只留下个拥拥挤挤的感觉。

游嘉峪关,团队留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到关城的城墙上还走了一段,自己拍照,梁导也为游客们拍照,山川为远景,关城为近景,留下许多饱览边关的照片。

我们下城墙,还出了“关”--那要在久远的过去,那是出了“国”了。与山海关一样,这里也有为游客“办理关防”的“官员”。“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梁导及时来了这么一句“导游词”。虽然现在“关外”都是中国领土,“出关”还是让我们领略到当年中原与西域的隔绝。我从心里敬佩古代守边的将士们,现在我们坐着汽车来这里都这么辛苦,当时的他们是怎样地离开故土、离开亲人到这里来开辟疆土、守卫疆土的呢?其实,我们现在实实在在是享受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我们怎么能不敬畏他们、永远地纪念他们!

嘉峪关游览,有许多故事传说。但是,我们的游览总体还是走马观花,又要看景,又要拍照,对讲解是听一句没一句的。我是看到景区有文字介绍的,来不急细看,用手机拍下来,想着旅程结束回到家再细细品味。等回来翻看照片,又觉得并没有照齐全。总之,旅程还是匆忙了些。

有这么几张照片还能留下些有价值的资料与当时的思绪来:

在景区门口,有赵朴初老先生书写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九个金色大字,旁边有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的标志--在进入关城的门口,还有一个石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所立,碑上用红色字体标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嘉峪关”。到此处,觉得早先心里那个异常遥远的“嘉峪关”真是实实在在地立在跟跟前了。心里把嘉峪关与山海关,用一条线连接了起来,真正是万里长城啊!不能不为我们的先辈自豪,不能不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强意志感动!

有一张照片是听见导游的讲解拍下来的。导游讲,嘉峪关的修建,在古代简陋的条件下,是很不简单的,有一个传说是说定城砖的。那是一块儿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导游指给我们看,大家纷纷用手机拍了下来。这说的是明正德年间,有一位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官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这位工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官员就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官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众工匠的工钱,哪知这位精于计算的工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官员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确实有一块儿砖。这个传说实际上是赞扬劳动者的聪明才智的。我是想,中国传承了许多先人的文学作品,但就我的学识,总觉得中华自古重文理而轻技艺,重治民而轻管理。许多技艺与管理方面的文字资料好像不多,有许多都通过传说传下来而没有系统用文字进行传承。看平遥的票号,那里面有许多管理办法,在外国都成了管理学巨著了。看过几本外国的管理学著作,我的看法是,里面许多道理其实在中国古代都是日常知识,只是我们的先人没有整理成文字,中国古代也就没有成就出更多的管理学大师和工程师来。

还有一张景区外的照片,是一通诗碑。一代伟人毛泽东书林则徐诗《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这是林则徐遣戍伊犁路过嘉峪关时写下的。林则徐,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志士。嘉峪关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他的诗文,能让后来的游者有更多品味的意境。

景区有一景点介绍,说嘉峪关,比山海关早9年建成。关城之南为祁连山,关城之北为黑山。两山之间距离为30华里,是河西走廊最狭窄处。因此,嘉峪关被喻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是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重城并守,固若金汤。更让我称奇的是,关西是古战场,关东有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看来古代建关,一是要便于防守,二是要守住水源。嘉峪关建在最狭窄处,而且还是建在水源地之西,尽得地利!真是“天下第一雄关”!

13:10,我们上了车,结束嘉峪关之行。

十六

中午是在附近的“潭鱼头食府”吃的午餐。上车后,陈导说,下一个行程是要经过玉门和瓜州到敦煌。听着导游的介绍,下意识地想起“春风不度玉门关”,又听导游说,玉门油采完了,现在已是空城。又想起一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是这个瓜州吗?回来上网查查,此“瓜州”非彼“瓜洲”,一个在甘肃,一个在江苏。玉门现在也不是空城一座。我估计陈导应该是说玉门油田现在已经是空“城”了。

车经过的地方,风力发电车特别多。15:15的时候,有一片地方有几百台的样子,连绵不断。再往前走,有雅丹地貌。路的右边茫茫大地,全是风力铁塔。

16:25的时候,在“瓜州收费站”下高速。看路旁标示,此地离敦煌121公里,离瓜州城10公里。看看旁边还有标示有“锁阳城”字样。心下想,为什么叫“锁阳城”呢?回来上网一查,这“锁阳城”果然有来历。一是说,这城原名“苦峪城”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该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因而命名为锁阳城。二是传说,唐代名将薛仁贵奉命西征,一路顺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后,中了埋伏,被围困在城中冲不出重围,只能固守苦峪城。看看城中粮草快要断绝,薛仁贵与将士们节衣缩食,挖草根树皮充饥,以待援兵。发现了城周围田地里生长的一种植物和红萝卜一样,名叫锁阳,可以食用,便挖出来充饥,一直坚持到救兵到来。以后,为纪念锁阳解救唐军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为锁阳城了。隐隐约约记得锁阳是一种中药材。不知道锁阳城是不是这种药材的主要生产地。

我们在瓜州停下来,是路途中的休息。在这里吃了西瓜,还有游客买了瓜的。17:30,我们又从“瓜州收费站”上了高速。瓜州其实已经到了甘肃的最西面了。再往西去,就将进入新疆地界了。但是,我们到敦煌,是往瓜州西南去的。导游在讲解时背出一句大家熟知的诗句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我们去的敦煌,有阳关、玉门关。为路途方便,我们准备看阳关。说其实看了阳关,就等于看了玉门关,只是一个在靠北一些,一个在靠南一些。

车驶出10几分钟,路旁的山坡地基本没有什么植被,荒凉无一点儿绿色。有时候,能看到一星一点的草丝。我在想,远古的时候,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在这片土地生活着呢?汉武帝又是下了多大的本钱,与匈奴等游牧民族争夺这片不毛之地?当时的将士们,又是在怎样地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攻略和守卫着这片土地?

行进中导游介绍,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大规模地修长城:秦、汉、明。又有两个朝代从未修过长城:元、清。想想,其实是有道理的。秦、汉、明是汉族政权,修长城是为防止游牧民族骚扰和入侵。而元、清其实是异族入侵中原。

路过有烽火台,烽火台下面还有院子。陈导讲,古代烽火台是5里一墩、10里一燧。遇敌情则点起加了狼粪的柴火。而加了狼粪烟是直着冒的,可以传得更远一些。狼烟四起,说得就是这事。

18:00,我们的旅游车是一路向西走着,好似追着太阳呢!看看车上温度显示,室外温度36度!

十七

18:30,我们的旅游车在“莫高窟”收费站下高速,到敦煌了。梁导告诉我们,今明两天住同一家酒店。看来在敦煌要待两天。

车窗外,敦煌街道很干净。到处是飞天的形象,连路灯杆上的装饰也是飞天。路过的敦煌火车站非常漂亮。走入“阳光大道”,路很直,路灯上齐齐的都是手携莲花的飞天,有着浓浓的汉唐气息。太美了!

陈导介绍,敦煌是由近代边境移民而逐渐形成的城市。改革开放后,旅游业的发展使这座城市越来越漂亮了。敦煌有人口20几万,80%的汉族,10%的回族,还有一些是蒙、藏民。这里有酒泉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市区方圆6公里,小而精致。陈导说,有人开玩笑,一支烟的工夫,可以从南走到北,再从西走到东。如此看来,敦煌城确实不大。但是,下车后我仔细看看脚下,连地砖也是契入了飞天文化。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座城市雕塑,不用说,是飞天形象。陈导说,这个飞天高9米,向着四面有四个反弹琵琶的飞天。这里是“迎宾广场”。

我们晚饭是自己各吃各的。路上陈导介绍说,这里的驴肉黄面是当地有名的地方小吃,住的酒店附近就有两家店。已经晚上7:30了,就在这儿吃吧。我们自己出钱50元两个人,两碗“驴肉黄面”。肉很耐嚼,一块儿肉要嚼上5分钟以上,面也很硬。大概是此地风味吧。我心里是怀疑这两家店并非正宗,估计应该有比这两家做得口味要好的店铺。明天是不会再来这里吃了,牙和胃口都受不了。

晚上8:40,我们入住“太阳温泉酒店”9号楼,说可洗温泉澡,因为第二天要求4:30起床,我们就直接洗洗、整理一下行装睡了。

十八

今天是15号,星期六。早上四点就起了床,五点上了车,五点一刻开车出发上“月牙泉”。车到了“月牙泉”景点门口,天还没有亮。在景区有明有暗的地方,听见陈导和我们的一些游客在争论着什么。噢!是穿不穿景区的鞋、防沙袜子,坐不坐骆驼等等,都是要钱的项目!游客还是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呢。陈导呢,还是缺乏经验,只是一味地告诫人们这不行那不行,完全不考虑游客的心理。其实,物极必反,你越说这不行那不行,游客越不认可你。有什么不行呢?鞋里灌点儿沙子?走路时间长?这都算个事!有十几位游客一听,自己走了。什么这不行、那不行的!

我们呢,尽可能听导游安排。在晨曦朦胧中,分成几组,被景区的不知是不是工作人员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个个爬上骆驼--每组五只骆驼有一个妇女在前面牵着,让我们这样的比较健壮的男士,坐在后面的骆驼上,而让女游客或身体弱一些的游客坐头驼--说是头驼都是训练有素的骆驼,比较稳重温柔。走在沙漠中,证明所言不虚。我坐的那头骆驼显得个头高大似乎也年轻,总是辇着前面的骆驼,走着走着就快超过前驼了。迈得步伐也大,我坐在上面摇来摆去的,比较累。看看坐骆驼的前后全是女士,咱这男子汉也不能露怯。还时不是小心翼翼地拿照相机前后左右拍拍。

锅炉厂吴主席的外孙,想坐骆驼但景区有年龄规定,问题是这个孩子年龄虽小但身材不小,让导游和景区都难住了。最后说自己一个人坐吧,孩子还小有些害怕。梁导与孩子姥姥姥爷很鼓励了一番,孩子才上了头驼跟着驼队上了山。

进景点上了山,才觉得陈导在前面强烈要求大家骑骆驼是对的。月牙泉的沙漠山确实要比宁夏沙坡头的沙漠山雄壮得多,沙子也确实很细很厚。走着上去,实在费劲呢!山老高老高的,我们骑骆驼也只是上在半山腰,再上?骑着骆驼我们也真是吃力了。半山腰大家拍拍日出就往下走了。幸运的是,当天云层很厚,我们本没有拍到日出的希望。但是,当我们上到半山腰的时间,云层中竟挤出了霞光,把一众游客好一阵欢呼!

我们是第一批上山的游客,当我们返程下山到月牙泉去的时候,游客一大批一大批乘着骆驼与我们反方向正在上山。驼队行进在沙山中,卷起一阵阵沙尘,长长的驼队与浩大阵势的沙尘,也是非常壮观的景象。再看沙山上,星星点点的都是游客了。

十九

驼队下山后,在沙山脚下一处较低洼的平地,游客下了骆驼。接下来,到月牙泉去。这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导游在哪里。只是随着人流往沙山里面走。到月牙泉有一段是铺装着木板的路,路两面都是沙子,不走木板路走在沙子上面很费劲。远远地看见月牙泉了--确切地说是个湖,酷似月牙的湖!还是一个不是我们想象的“泉”那么小的湖。远远望去,很神奇!三面是高高的沙山,游人所能进来的是一个拐了个大弯的山间缺口。那湾泉水也是弯弯地、静静地卧在中间。晨曦下,像一个在黄色羽绒被中熟睡的婴儿,那么沉静,那么安详,好神奇!

真是一个“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

据介绍,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

月牙泉旁边,有一处古朴雅肃整洁的建筑群。因时间仓促,只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拍了几张照片。有一个殿里供着千手千眼观音,殿旁的介绍说这千手千眼观音是用鸣沙山南山金沙沟的沙金提炼出来的金子敬造的。大殿门上有一匾,高悬“金玉千手观音”,有对联“千眼保吉祥,千手送平安”。我从心里祈愿观音菩萨,永远护佑好这片清泉!

还有一殿的门上有匾,书着“别有天地”四个大字,匾额题款有“月泉阁落成纪念”“鸣沙山月牙泉文史研究会立”字样,还有22个人名。这显然是近人的杰作。

环月牙泉和这殿阁楼台,有不少青草绿树,更使这四面全是黄沙的景致,显得分外生机盎然,由不得在心里特别地流连,身子不愿走出这方仙境。听到了导游和同伴们呼唤往外走的声音,竟在内心里有阵阵不舍的心潮涌动着!

听介绍,月牙泉周围高高的沙山,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

二十

9:55,我们从月牙泉景区出来上了车。为了往前赶能及时看上莫高窟演艺厅播映的时间,我们不到11点先吃了中午饭。往莫高窟去的时候,由于敦煌石窟景点游览与观看演艺厅演出都要提前联系并控制游客人数,车上游客分成了两拨,妻子和我也被分开了。我们这一拨是先到演艺厅,她们那一拨是先游览莫高窟。演艺厅与莫高窟相距15公里。

演艺厅放映的是电视宣传片《千年莫高窟》,介绍莫高窟和敦煌的历史。如果想更全面地了解敦煌石窟艺术,在实地游览石窟前好好看看这个宣传片真还是很有意义的。只是我们这些游客,都没有太高的文化修养。观看放映,多是看个热闹。旅游回来,回忆回忆这个宣传片的内容,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只记得那片子拍得令人目眩,有晕车的感觉。隐约记得里面说到一位樊錦诗的女士,终其一生研究敦煌石窟,为敦煌莫高窟的考古、保护和管理贡献一生。更难得的是,樊女士是南方杭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面对北京和上海的选择,她毅然选择到大西北的小镇--敦煌而从此再没有离开这里。敦煌石窟艺术我不知道有多高深,但我深为这位江南女士而感动!她的奉献也是彪炳千秋的功劳啊!

演艺厅出来是12:15了。坐景区的车到莫高窟。不同于其他景区,这里的景区从演艺厅到莫高窟完全是两个地方。景区的车从演艺厅出来上了公路,高速行驶走了大概有20几分钟时间,有一段路是在无水的河滩边过去,还经过一处山崖,从山崖开阔处远望,能看到很辽阔的沙丘,也能看到有些地方有绿化带。前方显示进入莫高窟保护区。能看出来,此地对莫高窟的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开发是下了大功夫的。最让我惊奇的是,莫高窟的石窟全部都安了门窗上了锁。景区导游不开门,根本看不见石窟的里面。心里很为甘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感动!更佩服樊錦诗女士四十多年的默默奉献!

莫高窟景点也有我在台湾故宫看到的旅游电子讲解装置,在导游周围一定距离内,都能清晰地听到讲解。我们在游览过程中,为保护石窟导游反复讲解游览注意事项,比如参观的人流要拉开些距离,是为给石窟内通风,同时是坚决不容许拍照的。

我们随着景区导游看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洞窟。想把全部洞窟都看遍,我们的旅游行程是不可能的。据介绍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五代西夏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我记下我们是看了328号、329号、331号、17号、311号、396号、96号、148号等几个洞窟,走下来走上去人就挺累了,天还很热。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洞窟内,一边听景点导游讲解一边看,感觉学问太多太深了,肚子里那点儿知识根本应付不过来。又感觉到,莫高窟在我国四大石窟中,文化艺术价值比较起来看,是要高于其他石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莫高窟听的讲解比较详细而有这样的体会。在331号石窟,导游指给我们看莫高窟最美的飞天以及10几种乐器;而17号石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311号石窟,导游告诉我们唐代与隋代风格不一样的壁画;396号石窟,主要是讲,从飞天的形象分析,这个洞窟最早,因为飞天形象与中原不一样;96号石窟,九层楼是莫高窟中最大的石窟,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洞窟前初唐原建筑为四层,晚唐建成五层。洞窟中大佛高35.5米,是莫高窟第一大佛。

而最让人心痛的是导游讲莫高窟藏经洞的故事,王道士的无知,让中国损失了多少无价之宝啊!我想,当时如果是和尚发现了藏经洞而不是道士发现藏经洞,损失会不会就少一些。或者这道士修为更高一些,或许不会把珍宝当破烂处理掉。说到底,可能还是无知所为。想起我小的时候,很喜欢集烟盒、收集邮票玩(那时我上学的小学校,传达室扔着一堆旧信封,“文革”我在学校参加值校没事就把旧信封的邮票揭下来),后来这些烟盒、邮票全当废物扔掉了,收集纯属玩,哪懂什么收藏啊!现在想想,这些烟盒、邮票能留到今天,那不发财了?!无知嘛。

现场的导游讲,96号石窟的大佛很可能是唐武周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正式的解释是弥勒佛--未来佛。她指给大家看,大佛是红嘴唇,果然!我们都惊奇,离大佛距离这么近,竟能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么高的大佛全部面相。古代匠人的建筑艺术真值得赞赏。这尊大佛面相很丰满,符合传说的唐时崇尚“胖”的风俗。

148号洞窟的大佛是一尊卧佛。导游说这尊卧佛是释迦牟尼八十岁涅槃时的情景,全佛长16米,枕手横卧姿态优美,面部表情自然,恬静安详。

莫高窟景区风景非常静怡,人们多在九层楼前拍照留念。由于妻子和我分开了,只能托同行的游伴拍个照片,回来看看也不怎么满意:没有照出全身来。可惜!

我记得景区外面还有个“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里面陈列着一些文物和一些经典洞窟的复制模型展区。这里展出的应该是敦煌石窟文物与艺术的精华荟萃。但是,这一段游览竟没有做任何记录。对了,好像在里面匆匆忙忙是拍了一些照片的。还记得参观这个陈列中心我耽误了一些时间,搭乘景区交通车回演艺厅的时间晚了一些,接到好几次梁导很不耐烦的催电,妻子也催我,说就等我一个人了。等着坐上车,回到我们住的酒店,时间15:30了。

二十一

18:50,出酒店坐我们的旅游车到市里吃饭。21:00回酒店休息。翻翻酒店的资料,有介绍当地旅游景点和地方特色的资料。资料里有一个“敦煌八大怪”的介绍引起我的注意,记录了下来:“敦煌八大怪”之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卖。说是敦煌特产的香水梨,味道酸甜相间,采摘回来一般要放到冬天,经过冬季的自然冷藏变黑才剥皮食用,梨子酥软多汁,味道最佳。“敦煌八大怪”之第二怪:风干馍馍掰开晒。敦煌气候干燥,将刚出锅的馒头掰开成小块,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完全脱水成为干燥酥脆的馍块。“敦煌八大怪”之第三怪:浆水面条解暑快。说这敦煌的浆水面条,含有多种有益的酶,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敦煌八大怪”之第四怪:驴肉黄面门外拽。说这是中华名小吃。制作过程中的拉面最显真功夫,厨师把一团面拉得细如丝线,在面馆,一把拉面到最后关头,往往都从面板拉到了门口,引得食客驻足观看。“敦煌八大怪”之第五怪:三九锁阳人参赛。敦煌的野生锁阳最佳采收期是在下过一场雪后的三九时节,此时的茫茫戈壁中,寻找那些雪比较少或没有雪的地方,挖下去肯定有野生锁阳。敦煌锁阳为锁阳科植物,它生长在荒漠地带,多寄生于白刺的根上。据《 本草纲目》记载:可益精壮阳、补肾精,对阳痿、精少、早泄遗精、腰膝酸软无力、夜尿频多、形寒怕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脚心发热、妇女白带异常、子宫下垂、痛经等有明显滋补食疗效果。“敦煌八大怪”之第六怪:酒枣新鲜放不坏。鲜枣采摘下来,用高度白酒直接消毒清洁后密封在坛中存放,到了秋冬季节,随吃随取,风味独特。“敦煌八大怪”之第七怪:罗布麻茶人人爱。敦煌地处罗布泊东缘,属于罗布麻的原产地,当地大量野生罗布麻,有特殊清热去火、调节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消咳止痰、消肿利尿、强心安眠,平心止晕等药用保健功能,被敦煌民众作为日常茶叶饮用。“敦煌八大怪”之第八怪:榆钱也是一道菜。敦煌人家家户户有吃榆钱的习惯,每到春天榆树开花,都会采择新鲜榆钱,淘洗干净,拌面蒸熟,再辅以大油、韭花炒食。这倒是让我想起小时候上学路上,经常会捋榆树叶子吃,榆钱当然更比榆树叶好吃,但小时候爬树不行,只能看着有力气的同学爬上树摘下来分食一点儿。也扒过榆树皮吃,很面糊的味道。

二十二

8月16日是星期日。早4:20就起床了。昨夜感觉睡得挺好。

7:00,在酒店用过早餐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德令哈,中途要到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渭城曲》正是写了阳关的。早就熟悉这首唐诗,今天就要到诗境中去了,内心里还真有一点儿小激动。说是小激动,或许是因为年龄大了,不似年少时那样“大激动”了吧。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20岁刚出头,第一次因公有机会去北京,到了天安门广场,那个激动啊,难以言说。白天与同伴去过,晚上又独自去了天安门广场,好像步行了有两个多小时呢。

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与这片土地有联系。不过,导游说,阳关、玉门关都是古代河西走廊的关口,景色差不多,我们的行程为节省时间,就选择到青海要路过的阳关了。游客们也没有异议。在地图上看看,玉门关是靠北一些。我们将从当金山口跨越阿尔金山进入青海,阳关是在路途中经过的公路的西面。

在去往阳关的路上,前方山体呈现出一尊仰天卧佛。当陈导指给大家看时,正对着车行的前方,很像很像!陈导不无自得地介绍着:这尊自然卧佛头枕党河水,莫高窟两千佛中也有卧佛,这方土地都是佛佑护着的。陈导说,卧佛看似一座山,其实是三座山,视觉效果就让我们看到了自然卧佛。果然,车行驶到靠近以后,就没有远处看卧佛的效果了。

9:00的时候,远看像沙山的那些山,近看都是石头山。因为山体的颜色都与沙漠颜色差不多。

交叉路口应该往阳关景区的时候,我们的车开了过去。是陈导顾着讲解而没顾上及时告诉司机转弯。我觉得陈导还是经验不足。幸亏不是高速路,这里车可以往回倒。

导游说,阳关、玉门关用现代观点说,就是古代的海关。我想,从概念上说,是这么回事。现代海关就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只是古今管理的具体事务不同而已。

在往阳关遗址景区的路上,看见有“汉塞墙遗址”石碑,我们并没有停车,循着导游的指点,能看见一些土圪堎子。沿途也间或见到一些土质残墙断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汉长城。

还看见“高老庄”石碑,心里奇怪:是原本就有的名称呢还是旅游开发为吸引人们的注意呢?不过,这“高老庄”附近有水、有不少树、有绿色植被,生机勃勃的景色。

9:30,我们到了阳关。从景区外面看,有纵横交错的公路,不远的沙原上有不少游人与车辆。在我们的旅游车渐渐接近景区的时候,陈导在履行着她的职责:她念了两副对联,说一副是跟阳关有关的“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还有一副说是与玉门关有关的,我应该是都记下来了,只可惜因在车辆行驶中所写,后一副字迹太潦草,回来写游记时,反复琢磨也不知自己当时写的是什么。

二十三

说心里话,我们对阳关的心驰神往,是深深受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曲》的影响。我不知道那句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是不是也受王维诗歌的影响。阳关、玉门关......这些历史遗迹,有了前人文化的印迹,更具有了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由于它们在古代的重要边防与军事的意义。确实,阳关在汉时是西北边陲著名关隘,曾为都尉治所。都尉,最起码也是个军分区司令了吧,用现在流行的一句俗语,这是地师级别。说明当时阳关是重要交通要道、军事据点,历史繁荣辉煌。

景区现分布有古阳关、龙勒城、阳关烽燧、阳关古道、汉长城塞墙、汉代渥洼池、古墓葬群、水系、陶窑等文物遗址。兴建了10万平方米的阳关博物馆。铜马、战车、兵器与汉简......恍惚间,让我们穿越了上千年。丝路驼铃、胡笳羌笛......似乎就在跟前。真如景区简介所说:“若临莫高叹观止,未到阳关愧胜游”!

张骞骑在马上的雕塑,是游人们在景区内拍照最集中的地方。确实,大西北的开发与经营,历史真不能忘记这位汉代大英雄。张骞那种不惧艰险、不惜生命完成国家使命的坚强意志,永远激励着华夏儿女。

王维在景区也有一座巨大雕塑,是举杯吟唱的形象。应该是那《渭城曲》的不朽曲调。

有座石碑上书篆文“丝稠之路遗址”。石碑后就是见不到人烟的莽莽苍苍的荒原。站在这里,让人不能不沉思:经营这片广袤的不毛之地,那要有多高远的战略思维呀!后人真应该为前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点赞!现代许许多多自命不凡的高官大腕,能出几个千古不朽的英雄豪杰吗?

景区内有一个用三块儿石头叠起来上书“阳关道”的标志物,周围修筑如三岔路口,我实在悟不出既为“阳关道”而为什么状为三岔路?

出敦煌来阳关的时候,我们曾去一个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点,看见有“夜光杯”,不顾妻子的极力反对,我买了一对。因这一路西行,常有唐诗从心中冒出。这“夜光杯”是让我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慷慨悲壮。手中摩挲着“夜光杯”,站在大西北这荒寒边地、旧时重镇,默默诵读着古诗,有的不仅仅是悲凉伤感,更有一种豁达与豪迈!

二十四

11:00,我们离开阳关景区,前往离景区不远处的“阳关人家”用午饭。这“阳关人家”,与我们这里的农家乐大同小异。“阳关人家”门前有一条流速挺快的水渠,水很清,我用手撩了撩,水很凉。

12:25,饭后出发,向青海方向。我们也没看雅丹地貌,曾经路过一个雅丹地貌的景点标志。

12:30,公路前行的左侧,平平坦坦的沙地,茫茫苍苍一望无际,寸草不生。在这里,显然是因为没有水而致无绿色生命。控制了水源,就控制了生命。

12:40,我们的旅游车又拐进了至青海的公路。旁边有铁路。铁路路基与公路之间有沙丘。沙丘还很高,汽车似在沟内行驶着。过了一段后,铁路就全是在桥上了。

13:10分不到的时候,经过“阿克塞收费站”,阿克塞是西与新疆、南与青海交界的甘肃的一个县。去青海德令哈的这段路为双向一级路。

13:30,要进山了,车速明显慢了。

路上还有减速带,说明坡度比较大。

前方离当金山口不远了。车在行驶中我注意看了室外的标牌,海拔都在2800以上。也许是怕给游客们增加心理负担,梁导和陈导都在回避海拔的问题。只是梁导给一些需要的游客发“复方丹参片”,我也怕妻子心理有压力,始终不敢说海拔数据。

车上温度计显示室外温度15度。车外还见有一群野骆驼,山上植被是草丛。

14:00,开始下坡,坡度还挺大。心中的担忧渐渐平静。因为,这么高的海拔,妻子并没有明显反应。过了不到10分钟,又见茫茫荒原--沙粒地貌,植被很少。

14:30多一点儿,路边有标示“大柴旦”,离当金山37公里,距“鱼卡”109公里。前方依旧是茫茫荒原。

15:10不到,有见标示:鱼卡74公里,大柴旦106公里,格尔木305公里。15:20,有标示:海拔3600米!

16:00,“鱼卡收费站”。车停下休息,气温不高。我在服务区一个不大的商铺,买下两盒红景天。哈哈,作下一步到西藏的准备。

16:25,车继续前行。进入高速。

这时,梁导才跟大家说:我们翻过了海拔3800米的高山!看来,她也松了一口气。

我们前行的方向看来是往南走的。北面可见雪山。西面见到一个不知道名的湖,看见比较大的绿色草丛。后来查地图,是“依克柴达木湖”。

这个时候,梁导对前面的行程作了个回顾:宁夏沙坡头,张掖丹霞,敦煌月牙泉、莫高窟、嘉峪关、阳关。给我们讲“胖小”骑骆驼、照相等故事,说这孩子很敏感。具体讲的一些内容已经记不清了。

接着,她跟大家将前面景点的门票费用作了结算。我们俩1215元。

跟着梁导回顾前面行程的思路,我的心思开了小差了。我感慨,我们今天能自由自在地欣赏张掖丹霞、敦煌月牙泉、莫高窟等等这些美景,真应该感谢我们先人的浴血拼搏。有的先人留下了他们的名姓,更多的先人并没有留下姓名。我们这些后人,先人们留下姓名的,对他们应该心存敬畏;先人们没有留下姓名的,同样应该心存敬畏。我们当然应该记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我们同样应当记住冲锋陷阵的卫青霍去病;我们还应该记住安定西域合纵连横的张骞;我们也绝不能忘记清朝末年力保新疆不失的左宗棠。

甘肃沿祁连山一路向西,祁连山北几乎没有绿色植被,有也是星星点点的“骆驼草”。在甘肃,我们应该是行走在古丝绸之路上。祁连山北虽然大部荒凉,但美景很是出众。张掖丹霞地貌,没去过真不知道它多么神奇!敦煌“莫高窟”,让人惊叹古代先人的智慧。嘉峪关、阳关,雄踞茫茫戈壁,护卫着中华大地,更敬佩古代军人的奉献。制韵句曰《河西丝路行》:七彩河山自天成,风雨万年造化功。智慧笔墨绘雄关,勇武军兵铸金城。黄沙有情护清水,莽士无知失画经。中华至今论汉武,风景丝路说卫青。

二十五

17:50,路边标牌显示,离德令哈114公里。看车窗外青海这里的一些山,零零落落地呈丹霞地貌--见多处山体五彩斑斓,只是没有张掖那样集中成片。

快18:30的时候,我们的旅游车出“德令哈西收费站”。车出收费口5、6分钟后,我见到有个景点指示牌“外星人遗址”。心里存疑:青海有外星人遗址?怎么没有听说过呢?因快到今天的目的地了,两位导游都很忙:安排住宿和明天的行程,我也没好意思专门问她们,等她们不忙了,我又忘记了这事。回来上网搜了搜,原来是这么回事:1996年 6月,两位青海作家在柴达木盆地采风,在托素湖边和附近巴音诺瓦山岩洞中发现了数十个类似于铁管的管状物体,有的直通洞底,有的直通湖边。人们把这些管状物体进行化验,发现其成分以氧化铁为主,有些管状物还有很强的放射性。科学界目前对此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结论,只有一些推测。其中有一个假设是说,这里可能距今有500万年--3000万年的历史了,有可能是“外星人发射塔建筑”。

这个“外星人遗址”在白公山下、托素湖畔,位于德令哈西南40多公里的怀头他拉乡。

我们的旅游也真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外星人遗址”,不知道我们一直行走在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北缘。

将近19:00的时候,我们经过“察汗诺”路口,一个方向是去“西宁”,一个方向是“德令哈”。看来,我们是终于到德令哈了。这一趟走得很不轻松,一路上妻子都不大舒服,我的精神高度紧张,唯恐妻子晕吐。车上也有几位显示不好受,估计是高原反应。但大家都心照不宣--不说。只是互相安慰安慰:终于可以下车休息了!

路上似乎听陈导介绍德令哈是“金色的世界”,但我看多数游客都没有在意这“金色的世界”,进入酒店就先休息了。今天这一路确实很辛苦,路程远又是在高原地带行进,乘客都很疲劳,不知道司机师傅怎么样呢?反正妻子一进入客房就哼哼唧唧说不舒服,躺着去了。我也是有些不舒服,身上发热、出汗、有些头疼。怕妻子更有心理压力,我始终不敢说自己不舒服。路上有人说,吃点儿糖果可缓解症状,我安顿好妻子又下楼买了些糖果与奶茶,想找当地正宗的红景天,跟前的商店没有找到,远处又没劲走了。回到客房,烧水冲了一碗袋装奶茶,妻子嫌那奶味,尝了两口自去睡了。我倒是不怕什么味道,只记得导游说过,喝点儿当地的奶茶可减轻高原不适,就将奶茶喝掉,感觉身上发软头也是疼得难受,也去睡了。开始头疼一时睡不着,睡着了竟一觉睡到凌晨。

二十六

我们在德令合仅仅是住宿并没有安排旅游景点。其实德令哈是个很有故事的城市,昨天高原反应弄得人们没有精神去关注。连住过的酒店名字也不记得了。昨天进市区竟没有拍下一张照片,更别说留下有标志性意义的照片了。

早晨5点我们起床,昨天没来得及或没有力气收拾行李,早晨还一阵儿忙乱,之前的行程中,我一般是当晚入睡前就将行李收拾妥当,早晨起来洗涮后拿起来就可以行动。

7点钟吃早饭,8:00启程离开德令哈。

上车后陈导介绍德令哈,但我觉得,人们今天似乎还没有休息过来。只听陈导说,德令哈有个白公山,白公山北有个克鲁克湖,是淡水湖;白公山南有个托素湖,是个咸水湖。陈导说,当地说这是“情人湖”,也叫“搭连湖”。

车上看德令哈,很空旷的城市,四面环山。陈导说,有个诗人叫海子,他的一首诗让许多人们知道了德令哈,也让许多人认识了诗人海子。陈导说,这首诗叫“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陈导说,“姐姐”是个文学意象。

按说,我原来也喜欢诗歌。但从开始从事财务工作后,就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诗歌与诗人了,一直以来,都在挥霍着早年曾自学过的很小一块儿诗歌的积淀。因此,很不了解“海子”与海子的诗,更不知道他的诗会这么有魅力。回来上网搜搜、读读,确实是篇深情的诗作,记录着孤独、空默、无奈和思念:“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读着海子的诗,眼泪竟无法抑制地盈满眼眶!

二十七

陈导说,今天我们将去茶卡盐湖和青海湖。

应该说,我们这次西行,我个人最渴望的景点是青海湖。以前,看了不少有关青海湖的电视片、文图资料,都是很美很美的景色,天是那样地蓝、水是那样地清。应该是除西藏外,我最神往的地方!

陈导也和大家开起了玩笑,她问大家,你们知道高原美女吗?有几个中老年人接话:知道,不就是红脸蛋--有高原红的女子吗?陈导笑笑说,不是。高原美女是牦牛。我们都很诧异。陈导说,待会儿大家见到牦牛看看,牦牛是不是都穿着“短裙”。她这一说,大家都笑了。想想,牦牛腹部都有长长的毛披着下来,是像女子们穿的裙子呢。

陈导又说,青海路上一般看不见交警,那些牦牛和羊群就是交警。一方面是这里牦牛和羊群不怕车辆,另一方面是牦牛和羊群是这里牧民的最重要财产,如果不慎撞了那司机可就赔大了。所以,车辆看见牦牛和羊群时只能停下来等它们过去。

8:35,车进入西宁高速段,显示离茶卡181公里。

陈导还在给大家讲述着。她说,她曾经在新疆待过三年。昨夜在德令哈辗转反侧,想起了很多当年在新疆的事。

我想,看来这导游还是有了一些经历的,她自己的故事如果能给大家讲讲,肯定比她介绍旅游景点要精彩些。只是,她并不说她自己经历的或许艰难、或许悲伤、或许无奈的故事。那三年的经历既然能让她辗转反侧,一定有不愿言说的心酸回忆。

她说,和田--她在那里待过,玉米面很硬;她说,当地的孩子只会说四句话(可能是会四句汉话):“你好”、“你叫啥”、“我叫啥”、“再见”。我想,如果仅会说这几句汉话,应该是事实。因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状况肯定是差的。其实,许多偏远的汉族地区也是这样啊!我国老少边穷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就是在内地,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我去过上海,那里的新火车站与旧火车站的状况就完全是两回事:新站堪称高大上,旧站仍旧脏乱差!和朋友们聊起来,朋友笑着说:“领导们是不会在旧火车站上下车的。”我愕然。大同有一位老同学,他家现在住的那个地方依旧是上世纪80年代的传统砖混结构楼房,过道昏暗,房间狭小。而去他家的“马路”那个难走,几年内我去过几次,没有一点儿变化。改革开放的春风连这些内地的角落都没有吹到,更不要说新疆和田这些边远地区了。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啊!

陈导还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她说,中国的几大少数民族,都曾统治过中国或在内地有过独立政权,唯独维族没有统治过中国或设立过维族政权。但是,维族还看不起汉族,说汉族不纯正。问题是维族内部也是互相不服气:会汉话的看不起不会汉话的,不会汉话的看不起会汉话的。维族的特点是宗族观念非常强,宗族中的头人比政府官员有号召力,有些事情只有头人说了才算。

8:50,路旁交通标示前方是西宁--我们行驶在到西宁的路上。路边有不少草丛,但主要是盐碱地,看来离茶卡盐湖不远了。茶卡是藏语,意思就是“盐池”,而蒙语是叫:“达布逊淖尔”,也是盐湖的意思。而陈导说,当地人是把茶卡盐湖称为“天空的镜子”。啊!德令哈是“金色的世界”,茶卡盐湖是“天空的镜子”。梦幻、浪漫而美丽的名称!细细想想,应该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可能才会在天空之镜的映照中,体会出金子世界的美妙!

路边又见到几只野骆驼。

9:50,离茶卡93公里。

10:05,乌兰服务区停车休息。

10:20,离茶卡60公里。

四面的山很雄伟,有些像我们山西的大山。山下有白塔与寺院。我自己瞎猜:是不是藏传佛教的圣林?

10:30,哈里哈图景区。据说是一个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

11:00,茶卡收费站出高速,进入茶卡景区。

二十八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在雨季可超过100平方公里。不过,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盐湖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它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这里还是古丝稠之路的重要站点,被誉为柴达木的东大门。历史上是进藏进疆的必经之地。

我们的茶卡盐湖之旅,没有导游讲解,只是自己任意行走和拍照。景区有一些盐雕,大家多在这些盐雕前面留影。妻子是那种哪里人多就往那里急着挤的性格,这与我尽量往人少的地方去的性格很不容,因此,在拍照时与我生了气,呛我不会照相--不会在人们抢那位置的那个地方照相。我也生气!这盐湖游啊,我俩很不融洽。干脆,她走她的,我走我的,让同行的游客也笑。

盐雕与沙雕、冰雕,因地制宜,艺术与旅游紧密联姻,为旅游增添了景点,也为艺术开拓了推向大众的路径。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旅游搭台,艺术唱戏,经济得利”呢?

旅游在我,是喜欢有一些时间,能静静地眺望、沉思。在这里,应该好好看看盐湖的湖光山色,在风光旖旎、景色优美的氛围中,体会大自然,体会人与大自然,体会人与大自然的融合。但往往为世俗之事所扰动,只能留下些照片,回来再翻翻记录,在回忆中去体会了。

我们见到的盐湖,只是一片莽莽苍苍。近处的白色与远处的灰白色,空中微微的咸味。在盐湖中行走的游人远远看着就像蚂蚁,立体地让人感觉这是盐湖。就是那些盐雕,呈现的也不是纯白,而是土白。只有不远处盐场堆集如山的成品盐,那才是纯净的白色。

在纷纷扰扰的景区内,有一个不知是不是叫“敖包”的堆集物,最上面满满地插着松枝,松枝下面披满五颜六色的绸布(哈达?),而在这下面盘腿坐着10位藏传佛教的和尚,有的旁若无人地读着什么(经书?),有的就在那儿默默地坐着,有的三三两两、手里拿着什么、指指点点地说着......游人们也很自觉的远远地饶过他们去游玩,好奇者也没有去打扰他们。静避纷扰!给人以什么启示呢?

绕过这“敖包”后面,噢,原来这里供奉着“穆瑶洛桑玛”女神。该女神是班丹玛索女神系统众神中的“长寿五姊妹”的一位,茶卡盐湖的守护神。司富贵、吉祥、长寿、智慧,主守天下美食中的百味之首--盐。女神像洁白、端庄、面目祥和,形象典雅优美,盘坐在盛开的莲花上,莲花似乎是盐湖托起的。

默默地瞻仰着女神像,心灵也渐渐宁静了。

二十九

景区外,一样有许多售卖土特产的。我买了一包盐,准备以后做盐疗;买了一副有狼皮的护膝;妻则买了个披肩。许多游客买手串。我曾在路边花50元买了个牦牛骨手串,有同伴劝我,路边货来路不明、质量也不好。其实我对手串并没有太多兴趣,只是看那路边卖那些东西的货郎太不容易,那么偏僻的地方,好不容易有车停下来,能卖出一、两件赚点儿,肯定比景点那些摆摊的更难,权当扶贫吧。

13:20,告别“天空之镜”,前去吃饭。

中午吃饭的地方,明显是一处刚开发建设的专门用于接待过往车辆人员休息打尖的地方。离公里很近的一溜大概有百米长的刚竣工使用的三层房屋,有着若干饭店酒肆,有的还在进行外装修,脚手架上还有工人在劳作。我们去的时候,那些饭店酒肆门前都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就像当年高速路没有开通时大同到太原路上阳明堡的路边店一样。看来生意还不错。

大约下午近三点,我们离开这个吃午饭的地方。下一个目标--青海湖。

没有来青海前,见过不少有关青海湖的照片与文字介绍。这个时候,那个蓝天白云与碧水微波相映照的青海湖,已经浮现在脑海和眼前,很是憧憬!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有一些激动。眼睛四处搜寻着,唯恐漏过好风景。

车行驶在109国道上,很亲切也很熟悉,山西也有这个编号的国道,是大同到左云、右玉方向的。青海的109国道,是由西宁经格尔木到西藏的。我们是在青海湖的南面。

车行10几分钟,就看见一个拱门,上有“青海湖”字样。路上的车也多了起来。车行左前方有大大小小的水塘(水库?)。

再向前行驶,车又进入大山里。也许是有青海湖水滋润着,此地植被非常好,山坡草地就像毯子一样,一片一片散养的马、牛、羊,有不少牦牛,田原风光的原生态十足。路过的车辆有不少停下来去拍照。

15:35,我们的旅游车在连续的盘山道行驶着。也许离青海湖近了,路边时见有垃圾--多为食品包装物与塑料袋,显而易见是来旅游的自驾客们留下的。心里有一种厌恶:留下垃圾的这些人怎么这样没素质呢?怎么忍心破坏这美好的环境呢?

15:50,前方远处,已经看见浩瀚广阔的青海湖了!

车辆又行驶了一段,前面见一个比较大的城镇--黑马河。我们已经到了青海湖边。路边标牌显示,离鸟岛70公里,但是,我们不在黑马河住,我们也不去鸟岛。这里离西宁210公里。

16:00多一点儿,旅游车经过黑马河收费站。车的左面,是看不见头与尾的大湖。

三十

陈导说,青海的龙脉围绕着青海湖。

中国风水说,很深奥。古代划九州,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说法很多。我等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好像有资料说中国三大龙脉:长城、黄河、长江。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历史上由劳动人民用血汗建起的长城龙脉。黄河、长江,都是大自然的力量形成的。水,龙居住的地方。所以,陈导说青海的龙脉是围绕着青海湖的,那是没有问题的。

17:15,我们到达青海湖景区内。

沿湖公路的北面紧挨着青海湖,我们将入住公里南面的乡村店。这里没有其他村镇。看样子,乡村店这一块儿,就是为接待旅游者而逐渐建设起来的。店,都不很大。我们先到的一家还住不下我们这个50几人的旅行团队,要分一部分住在另一家店。我们几家10来个人就又费力地拖拉着行李到西边另一家叫“福鑫山庄”的店里住。

我们夫妇住的那间客房,窗户正对着青海湖边109国道拐到我们住地的乡村路口,可以直接看到青海湖--我们住地的地势高。一位笑咪咪的少女领着我们进入客房,因为看起来就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就与她攀谈起来--孩子也很愿意与我们交流。她告诉我们,她17岁。少女挺漂亮,有汉族姑娘的大方,又有藏族的妩媚。大眼睛,说话总带着纯净、真挚的笑意。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她则大方地告诉我们,她父母是藏汉族联姻。难怪!是藏汉爱情的结晶啊!我们想给她拍照,孩子略带羞涩地笑着拒绝了。考虑到导游告诫我们要尊重当地民众,要注意民族政策,我们也非常惋惜地放弃了要求。很可惜,没有留下这位藏汉少女的照片。这位少女的漂亮,是与内地漂亮少女有截然不同的内涵。这个衣着极简朴,神情极平静的女孩子,怎么描绘呢?自然天成?纯真?好像都不能准确地概括。罢了。只能祝这个孩子,永远在青海那纯净的阳光、纯净的清水的哺育下,健康快乐成长!

放下行李,我们就都急不可奈地往青海湖边去。青海湖,憧憬了多少时日!今天终于走近她身边了。

根据导游事先告诉我们的办法,给了湖边栅栏门一位守门老人20元,我们被容许从这里到湖边去。我想,从这里到青海湖边,肯定要比国家办的景区门票要便宜。这么辽阔的青海湖,政府部门是不可能把它全围起来的,祖祖辈辈生活在湖边的农牧民籍此可以增加些收入,也是完全应该的。我心里是想说,千万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巧的商人、恶吏,打着这个名义去谋利。

青海湖及其周边真是太美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一望无际的湖光水色,青黛起伏的绵绵山峦。大自然的美,似诗似画,如梦如醉。

兴奋的游客们,骑马的、骑骆驼的、骑牦牛的;水边拍照、花间拍照、骑牛骑马拍照的。似乎不能尽兴!

而我,心里稍有寥落。怎么今天不是蓝天白云呢?布满灰白的云层,将青海湖映照的也是灰白色了。

我太想见的是那印象中的蓝汪汪的青海湖!

......

三十一

青海湖这段黄昏湖边游,妻子骑马花费10元,骑牦牛花费15元,左拍右照不愿罢休,而我是只愿饱览风景并不愿把时间都浪费在拍照上,内心不免生烦。等妻子兴犹未尽、拍了又拍后,天色也暗了下来。

离开青海湖边,跟守栅栏门的老人约好明天早上到青海湖的时间,我们回到住地是晚上8点。晚饭是我们自己出钱,每人15元吃了碗面条。

晚上可以早早入睡了。

18号早上6点,我们简单洗涮后就早早赶到青海湖边去了。天还没有亮起来,很冷。我们把带的衣服都穿上也觉得阵阵寒意。

东边天空有云层,有些云层是黑沉沉的,我们都担心看不到青海湖的日出。

109公路上东来西往,不时有大货车车灯明晃晃地远远照过来,不一会儿,车速飞快地从我们身边远去。我们战兢兢地快速穿过公路,深一脚浅一脚赶到湖边,听着青海湖水不紧不慢地哗啦声,云层遮蔽的还有些黯淡的晨色映照着灰蒙蒙的湖水,有种说不出来的神秘感。没有几个游人,妻子还有些害怕呢。

因为早上7点我们就要吃早饭然后出发,在湖边拍了几张风景照我们就向住地返了。

6:50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公路边,东方的天空上,些许太阳光艰难地透出云层。过了几分钟,太阳也从厚厚地云层中挣扎着露出来了,算是让我们在青海湖上空看到了日出!太阳没有辜负我们早早起床的辛苦与期待!

青海湖,谢谢了!

三十二

7:30上车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祁连县。

8:05,旅游车前行的方向由东转向北。我们到了青海湖的东边。陈导介绍青海湖的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南山,北面是祁连山。

车前方的路好像直通湖里一样。湖边有不少接待旅游者的经营点。多数是蒙古包那样的帐篷。绿的草、白色的帐篷,画面感很强。

我们的车行驶在环湖东路上。

陈导开始讲故事。她说青海湖东的日月山,当年文成公主到了这里时,就要离开唐朝管辖的地盘了,她就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见了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成了河,流入青海湖。从此,就把这里的山称为日月山了。

资料载,日月山最高海拔为4877米,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属祁连山脉,是内地赴西藏的咽喉要道。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的前哨和屏障。唐代时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形成的唐蕃古道,后来则一直是宋元各代甘青地区通往川藏一带的必经之路。

日月山也是青海内外流域的分水岭,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天然分界线,历来有“草原门户”、“西海屏风”之称。其东西两侧因地理位置而呈现明显不同的景象,其东绿荫蔽日,田畴纵横;其西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8:55,前面有岔道,看见一个大牌子,标示是“中国原子城”。看样子是上个世纪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地方,估计现在开发成旅游景点了。我们的行程没有安排到这里,只是路过。

前方的路笔直笔直的,好像一直通向了祁连山。到有铁路的地方,我们的车朝左面转弯了。行驶了一阵儿开始爬山。

9:10,路边标示“沙岛景区”,路上见信徒一步一叩拜,令人敬服。有羊群旁若无车地过马路,我们的车只能慢悠悠地行进着,等羊群过去。又见铁路。见有标示着“西海”、“金银滩”的,估计是个离青海湖比较近的草原景区吧。

9:20,见“财神湖景区”,心里琢磨:“为什么称财神湖呢?”

离祁连210公里。

快9:40的时候,路过“甘子河”收费口。

9:50,我们的车行驶至祁连山下。山坡上的草色呈黄绿色,十分鲜艳。路过一条河,河面宽阔水不少。

前方离祁连县157公里。

车左前方见祁连一高峰,非常高耸。最上面一部分与其下面,明显的不同是没有植被,因此颜色是黄土色的。

前面,见当地居民用塑料捅背水。看来,当地居民是以这条河解决吃水问题。

前方的祁连山,山体有的圆润,有的光秃,有的嶙峋。我们的车在山里曲折蜿蜒。不时见到牦牛,有的纯黑,有的黑白相间,有的上黑下白。

三十三

10:25,车经过一个路标“刚察”。离祁连县还有100多公里。室外温度9度。

行驶在山里,没有供人们解决内急的建筑。车上人们都已经憋不住了,不少人要求停车。车在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停下,男在车左,女在车右,让人们作“田野牧歌”。看起来挺滑稽,男士这边一排站成人墙,都在哗啦啦冲水;女士那边想是蹲成一排吧。在紧急时候,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车上有人调侃,怪不得有些少数民族都着裙装,许是在莽原上好解决内急吧。这应该是有道理的。人类发展中,肯定要首先解决人类自身的生理需求。

10:50,前方有标示牌:海塔尔山,海拔3869米。

11:08,过大通河大桥。前方路过一个比较大的村镇,叫“老日根村”。远远看去,这深山的村镇自然环境十分优静,河滩草茂、水清就像一座大公园。

11:27,前方是瓦日尕村。进入盘山道路,车辆又行驶在崇山峻岭中。道路也窄了,仅容两车通过。山上的植被还是不错,时见散养的牛、羊、马。

旅游车在祁连山弯弯曲曲的山路中行驶,偶然还可见到很小的村庄,也许是因为视觉的缘故,村里的屋子很低矮。又见离村庄不很远的山坡上,有一匹毛色焦黄的马,孤零零一动不动地立在那里。我盯着这匹马一直看着,竟没见它动过一点儿,像一尊雕塑一样,直到车上看不到它。山坡绿油油的,像是铺着绿毯。有感而作《祁连山中行》:深山隐小村,屋矮不见人。独马草坡立,静默养骏神。

12:00,这一段山势雄伟,山坡上山花烂漫。山道上大小车辆行驶速度都不快,车辆就似集结起来一样,前前后后有2、30辆。路边提示牌:冰雪路段。这不像是仅仅寒冷季节提醒过往车辆的。应该是这里海拔高,山上温度低。

啊!前方是大冬树山垭口。

三十四

路上几次听陈导提起大冬树,没有把“大冬树”太放在心里。陈导语亦不详,我呢,耳朵也背,一直误解为是祁连高山上一种什么特殊植物。事后我自己分析,可能陈导怕说出海拔高而造成人们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吧。

大冬树山垭口,海拔4120米。山上一个硕大的牌子,让人们远远就看见了。车上一阵骚动。许是有人看见引起生理与精神反映了吧。妻子坐在车上基本不敢动弹了。车上也有人说有反应。我今天是没有一点儿反应,应该是昨天晚上休息好了的原故吧。我们的旅游车在山口一个开阔的地方停了下来,给大家一个“4120”游览拍照的时间。

说是山口,其实这山口有很大很大一块并不平坦的平地。除那个非常明显的“4120”海拔标志外,山上还有白塔,有经幡飘舞,当然有停车场、卫生间和售卖各种特色物品的商贩摊子。远处是连绵的祁连山景。

妻子只是下车去解手后就回车上去了,我独自与同车其他人在山口上拍照游览。

到“4120”厕所挺有意思,厕所门口有个把门的当地小孩,看年龄也就8、9岁吧,“门票”一元。游客们没说什么,都交钱就厕。我掏出个一元硬币给这个孩子,人家拒收,只收纸币。

时在中午12点多,山上温度不高风也挺大。我们也就在这里盘桓了半个小时。

我们的车在14:40开始下山。

导游说,这里是西北最美生态走廊。我只是在车下山时看窗外,才体会到“4120”就是高。从两山中间往远看,我们的旅游车似乎行驶在空中。从车窗外往盘山道的下面看,旅游车似乎行驶在绝壁上。看得我心里忽悠忽悠的。我不敢把我的感受告诉妻子,如要让她看下坡路,肯定会晕乎了。心里佩服司机技术高、胆子大。噢,应该说是“技高人胆大”,师傅始终不紧不慢、稳稳当当地驾驶着我们乘坐的这个庞然大物。

三十五

13:10,距离祁连县9公里。路边山涧水水势不小,树密林茂,见村镇田园风光。

东索河。不知是村还是镇。

导游开始介绍我们将要到达的祁连县以及卓尔山。誉为“东方小瑞士”。

旅游车进入祁连县。

附近的山也有丹霞地貌。

县城街道很干净。

转而,我们行驶在人大、县委、政府一条街上。

14:30,我们在一处很不错的伊斯兰饭店用中午饭。饭后就立即上卓尔山景点去。

卓尔山,确实卓尔不群。祁连山中,一处非常秀丽的风景!第一眼就让人惊叹!无论怎么描写她的秀丽都不过分。我的感觉,卓尔山,就像一位豆蔻年华的美丽少女,端庄文雅又沉静秀丽,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样婀娜多姿醉人心扉!远处巍峨的雪山,近处茂密的草甸松林,还有那五颜六色的丹霞地貌,山下线条明快黄绿相间的农田,白墙红瓦各色民居,那祁连县犹如世外之桃园!

太美了!太美了!

景区内游人很多,天气也热,但游人们的游兴一点儿不减。强壮者,登上烽火台,向四面八方不停地拍照、拍照!体弱者,找那人多风景角度好的地点,也是不停地拍照、拍照!苦了不少男士,为同行女伴不停地拍照,手也酸了臂也困了,直到心烦罢拍。

卓尔山,藏语为“宗穆玛釉玛”,意思是美丽的红润皇后。卓尔山风景区,极好地利用了卓尔山的地形。站在卓尔山顶(景区内),视野非常开阔,四周没有其他遮挡。背面是绵延起伏的祁连山,对面是藏区神山阿咪东索山(牛心山),山下还有一条水势不小的河流(八宝河)。真是处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不愧称之“天境祁连”!

17:00,我们心有不甘地下了卓尔山,而卓尔山的美景仍像电影般在脑海中流连。

三十六

今天我们要住在祁连县。

17:40,我们入住祁连县玉山宾馆。

旅行社照例是没有安排晚餐的。我们安顿下客房房间后,就自己到祁连街上找饭馆。离住宿宾馆不远处,见到梁导正带着她的旅游服务团队在一个小饭馆吃饺子,司机康师傅说这家饺子还不错,我们就也到这家馆子了。点了一盘炒土豆、一盘炒豆腐,一人一碗连汤带水的饺子,饭菜还确实可口。饭馆老板很喜欢和客人聊天,我们就攀谈起来。老板姓马(我猜想是回族),年龄39岁,有两个小孩。那个大的孩子上六年级,当时正在饭馆,孩子很认真地跟我说,他在大通上学。问他原因,他说,大通离西宁不远。我想,可能是那里的教学条件比较好吧,毕竟离省城近。看来,祁连的老百姓一样也是望子成龙。这一家人特别纯朴,饭馆经营服务人员都是家人亲戚,门口坐着一位老爷子,少言寡语,似是女主人的爸爸,面部黑红,说年龄75岁了。再问,确实是回族家庭。

祁连饭馆用的食用油黄澄澄的,从饭馆的花卷上就能看出来,大家都说,肯定是当地的菜籽油。若不是我们还有很远的游程,不少人想买这里的菜籽油呢。我们还特意在街上买了两个大饼子(不知道是不是叫馕),就是为吃吃那黄澄澄的油。

祁连卓尔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被青海省命名为“音乐家采风基地”和“摄影家创作基地”。这里还是“祁连神鹿”的天堂,据介绍,这里有上万头白唇鹿、梅花鹿和马鹿。祁连县城有座三鹿雕塑,夜幕下金光闪闪,特别神气,寄寓着祁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鹿者,谐音“禄”。“禄”本有“福”之意。性情平和、温顺善良,不正是中国老百姓的本性色彩吗?

淡淡的夜色中,远方仍可见牛心山雪景。三鹿雕塑与雪景交相辉映,一幅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的美丽画图,让我深深陶醉!

三十七

19日一早起来,仍是游客自己安排早餐。我们就又到“马老板”的小馆子里点了稀饭、面条和花卷。比较适合我们日常早餐的口味。

8:00,我们的旅游车驶离祁连县。向峨堡进发。

上午经过的地方,水草丰美,十分繁茂。时不时地见到羊群、牦牛群点缀在绿色的山坡上,很美很美的景色。导游讲,这一片属于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草原。路边也见广告牌上书有“中国最大的有机牧场”。

峨堡,是祁连县的一个镇。也有说峨博就是蒙古语“敖包”的谐音。在西北地区,到处都能看到敖包。车行进时经过一个挺大的寺院,山上有五、六座敖包。当地民众对敖包十分崇拜,凡是经过敖包时,都要围着转上几圈,并捡几块石头堆放在上面,敖包因此越堆越高,成为茫茫草原上重要的方向标。我想,在大西北广袤的荒野,敖包确实有其实用价值,慢慢地变成了精神上的崇拜了。

9:51,又见一大广告牌“中国最美的大草原—祁连山草原”。

青海—三江源,也有称“万山之源”。

在这里有雪线的山,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10:08,前方显示牌:海拔3700米。雪山、白云近在眼前。雪上白云缭绕,令人遐想。

10:50,距西宁135公里。

前方,青石咀红牙合村。我们进入门源县境。

我们本来是有在门源欣赏万亩油菜花景色的想法的,无奈花期已过,这个国家4A级风景点我们就是路过了一下,留下点儿遗憾。不过,从这里路边看到的左一座观景台、右一座观景台,可以想象出那万亩油菜花盛开时的壮观与震撼的景象。现在看见的圆山观景台、大坂山观景台、照壁山观景台,都是人去台空的景象。

车游门源一番,我们11点到达“花都食家”用中午饭。11:50,离开饭店,向西宁进发。

三十八

这一段到西宁的盘山路不是太长,但十分险峻。过3792米长的“大坂山隧道”,一出隧道就是收费口。12:20的时候,终于下山了。12:55,经过“黑泉水库”,看路边有西宁水源的告示。因为是在水库边行驶,所以这一段路,一会儿是桥、一会儿是隧道。水库周边植被非常好,草繁树茂。水库的水,如镜子一样特别明亮清静。很美很迷人的地方。

13:15,经过“五间房村”,刚出村,前方堵车了,说有事故。警察正在现场处理。等到快14点,路放行了。前面好像是两轮摩托车与农用三轮摩托在转弯处撞了。

路边山崖上有石刻“甘青通衢”。我们到达宝库乡。时间是14:00。离西宁应该很近了。

14:30,我们行驶在“大通高速”。14:57,高速指向塔尔寺。这是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15:08,进入西宁市区,西宁韵家口高速收费站。17:30,我们到达塔尔寺。

西宁与塔尔寺,都在我的想象中编织过不知多少次,但也并没有事先在网上好好了解过,仅仅就是想象。想象西宁的荒僻与简陋,想象塔尔寺缭绕的香火与拜谒的信众。

其实,西宁并不荒僻与简陋,堪称西北大都市。塔尔寺经常在新闻中听到,觉得塔尔寺像是仅次于布达拉宫的藏传佛教寺院。游览中了解到,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又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因为对佛教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妻子呢,是随着众人一个大殿、一个大殿地拜谒、上香火钱,为亲人祈求着福祉。

塔尔寺很大,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也是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对我们这些佛儒道知识都很浅薄的俗人来说,既感到很神秘,也感到很困惑。只能两手合什,这里走走、那里拜拜,顺便弥补点儿佛学基础知识而已。

同团也有很虔诚的游客,在塔尔寺也同(可能原来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其他信众一样,屡屡施着藏传佛教那种全身匍匐的拜谒礼来,让我们也觉得,宗教信仰真是很神圣!

塔尔寺周边环境很优美,金顶红墙非常漂亮,街道环境整洁卫生,虽说是在湟中县城鲁沙尔镇,但气派堪与任何佛教圣地媲美。不进塔尔寺,就能感觉到一种神圣的氛围。

三十九

19:30,我们离开塔尔寺。入住西宁酒店。也许是多日出游,有些疲劳,竟没有记下西宁入住酒店的情形,照片中也没有任何记录,而且大脑也没有一点儿印象。看来,出行还是要作记录或应该用手机拍下一些记录来,照片可能没有保留价值,但回来写游记时会很有帮助。

记得第二天(20日),旅行社安排一些时间自由活动,所以我们是7点起床,饭后,我们选择到“马公馆”。对青海,对西宁,少年时就对“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十分熟悉,是因为当时我们知道了这“二马”是红军、是共产党的死敌。来青海觉得应该了解了解这位“民国名人”。在民国史上,这可是个重要历史人物,是当时中国西北势力最强、统治地区最广、影响最大、官阶最高的民国高官大吏。

马步芳公馆位于西宁市为民巷13号。我们乘坐出租车直接到公馆大门口。

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上部。

“馨庐”现在是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着政府的保护石碑。这里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一处墙上有比较陈旧的旅游广告。显示这“馨庐”占地面积29550平方米,建筑面积6180平方米,现有共6处院子。

旁边墙前像是旅游广告,立着个有底座的橱窗,上有文字“清凉”、“清静”、“清心”;下面是“文明旅游”内容“爱护环境,有你、有我、有他;文明旅游,利己、利国、利民。”“核心价值观”内容“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真诚做人、守信做事。”“廉政文化”要求“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民族团结”内容“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公馆外,现在停车场模样的地方,有一段墙上面有“老”、“墙”字样。可能是最早时期马公馆的外墙吧?

公馆院子,都是型制不规则的大块儿石头铺地。有座“玉石厅”,外墙用玉石砌成。厅门高悬“玉石厅”巨匾,两旁廊柱左是“君子比德如玉”、右为“诗人所咏若兰”。门头上挂着国民党12角党徽。

而在院里一个非常狭窄的墙角里,我发现了一个大木牌子,上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警备司令部”!!!

马步芳,我印象中是个独霸一方、残暴、荒淫的大军阀,但在“馨庐”里,有的都是令人羡慕的豪华、精致与辉煌!

四十

上午9:45,我们回到住地,整理好行李,10:20上了旅游大巴,今天准备向兰州去。

车上,梁导开始讲话了。她说,旅行第9天,进入疲劳期,所以我们要放慢节奏。此去兰州220公里、3个小时。没有安排旅游景点,到兰州安排住在黄河边。她说,兰州是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有“黄河百里风情园”之美喻。今天到兰州安排自由活动。

到兰州路上,梁导让好几位游客向大家谈旅游感想。又遇到是“七夕”中国情人节,车上有不少夫妻如吴主席俩口、“三姨夫”俩口、我们俩口等,都被梁导请到前面谈夫妻事,嘻嘻哈哈地车上气氛很轻松。梁导说,牛郎是山西和顺人,这倒说的我一愣一愣地。是吗?这可能与现在各地争夺名人故里有关。我可是第一次听说“牛郎是山西和顺人”。

我们车上有位慈眉善目的老者,面相十分和善,话很少,说起话来也是轻言慢语、不疾不徐,眉宇间总透出一种笑意。我一直认为他是位有修养的学者。今天车上梁导特意介绍并请他分享心得,才知道原来他是位修行已经17年的居士。难怪!高师傅以心示佛,十分虔诚,谓“天下男如我父与兄弟,天下女如我母与姊妹”。闻言,我深感震惊!想不到,民间竟有如此修行者。让我心生敬畏。见过一些似乎是向佛的人,真还没有见到修行到像高师傅这样的人。让我因此对佛学教义有了亲近感。看来,以前见过的那些似乎是修行者,或许还没有修行到高师傅这种状态,或许他们并没有真正学到佛理。

梁导曾是锅炉厂的员工,据她自己说,她丈夫也是锅炉厂的员工,听她话中的意思,她丈夫目前似乎还是一位不大不小的领导。能看出来,虽然离开锅炉厂从事旅游行业时间也不短了,梁导对锅炉厂还是怀有深厚的感情的。毕竟,那是她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

用一句目前说滥的词,我也“感同身受”。我16岁进入山西省化工厂(进厂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8工厂”),在那里工作了16年,1986年9月离开那里进入保险公司,到现在将近30年了,仍旧对那里怀有深深的思念。那些房屋、那些认识与不认识的工友同事,常在怀想中。

梁导在车上介绍几位师傅:贾师傅、张秀兰师傅、王一民师傅……,让他们都向大家分享旅游与修行的心得,感受着每一个人的人生心路历程,很生动。秀兰师傅说,佛,谁也看不见,谁也不知道,但自己心中有佛。我感觉: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景外有景,人外有人啊!

四十一

12:12,离开青海界高速口“马场垣”,稍行驶几分钟进入甘肃“海石湾”高速口,离兰州百十公里了。

14:00,我们入住兰州“新德利”宾馆。宾馆门前似乎是一条主干道公路,大车小车川流不息。

宾馆的午饭质量较好。饭后,出行以来第一次午休,这一睡,起来就下午5点了。是第一次来兰州,所以我们就直奔“黄河母亲”去。

我不清楚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什么地方观察黄河而写下的。在兰州黄河边上,看滔滔奔流的黄河水,感受李白诗句的意境,心里直佩服谪仙人的豪迈与诗情。

默咏着诗句,漫无目的,只在黄河边盘桓。又想找自己喜欢的石头了—仅仅是石头。有两块儿石头上面有点儿图形,在黄河水里洗洗带了回来。

晚上9:30回到住地附近一家饭馆,人多环境挺乱,卫生状况也不敢恭维,点什么饭菜“小二”都说“来不及、来不及”,看看左右食客的桌上,我们就只好点了面皮和手抓羊肉,后来见有上萝卜片的,我们硬坚持也要。50元才吃了这顿晚饭。对兰州的印象一下子降到50分以下,太乱了!

第二天早晨6点吃早饭,小店一样样地人满为患,像打仗一样将早饭—“麻面片”吃过。兰州,拜拜了!

七点正,我们的旅游车起程。

上车,梁导又开始她的工作—旅游讲解。这次重点讲佛教与石窟。她说,中国著名石窟中,云冈的特点是石刻,莫高窟是壁画,麦积山是泥塑。而石窟是和尚最早修行的寺院,后来随佛教的发展平原地区才有了寺院。

梁导又讲了“三武一周”灭佛。这是说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与后周世宗时的灭佛事件的。

若历史地看,这些灭佛事件其实不仅仅是宗教排斥,也有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客观地说,不问青红皂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总是有问题的。不过,在我们这个国度,经常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高层冷静把握不易,下面“乱政”更难避免。就是有些“好经”,没有“好和尚”来念,就都到了旁门左道了。如果再出台了“乱经”,局势更难收刹。从这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是多么地深邃。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四十二

因为是在学校放假期间,我们这个旅游团里有好几位小朋友:奇奇、壮壮、杨泽伟(胖胖)、小雅。这一路上,几个孩子慢慢熟悉了以后,在车上开心地玩,尽情地唱,逗得全车人高兴,忘记了旅途的困顿。其中,这小雅和壮壮年龄更小一点儿,尚在儿童懵懂期,两人在最前面的座位,又说又唱,说一些小大人的话,唱着时不时跑调的歌,更是逗得大家好不开心。有一天,路途中,不知什么原因,刚在车上小眯了一会儿的小雅,突然又哭又不停地咳嗽,一车人为之着急。刚上车时,梁导介绍小雅的姥姥是“武警医院”的,再看小雅姥姥,气质优雅,皮肤保养得不错,我们都以为她应该是医生。但面对外孙女突发的情况,小雅姥姥的慌乱与无奈显然不像医生。小雅的咳嗽和哭泣,很让人揪心。我也不避有“班门弄斧”之嫌,把我带的甘草取出一些,让小雅含上一点儿,又让小雅姥姥水里泡了些,让小雅喝点儿试试。又告诉小雅姥姥轻揉小雅天突穴,搓搓小雅手指,其他游客也过来提供帮助。过了一会儿,孩子渐渐地安静下来了。小雅姥姥、梁导和一车的游客才都放下心来。后来了解,是小雅早饭后吃了一个苹果,又在车上小睡。可能是车上受了些寒凉或者是苹果吃了消化不好,刺激上呼吸道引起的咳嗽。

这孩子很可爱,身上不难受了,立刻就又活泼起来,还挺关心她姥姥。照相时特别会摆拍,下车后还时不时跳几下舞,着实让人怜爱。

旅游回来后,大家都认识了小雅姥姥。这里面的原因,不能不说与这个可爱的小雅有关。

锅炉厂安师傅的孙子壮壮,也许是妈妈经常不在身边(好像是在青海工作),特别懂事。一次到厕所时,是我领着的,小心地拉着我的手,又小心地跟我说着话,让人感觉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似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与感受。让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真需要父母多思考呢。在孩子成长的一些重要时期,父母的陪伴可能是其他亲人无法替代的。我自己体会,中国的教育,好像始终没有怎么做好父母这个课程,都是由着父母的性子来,要不溺爱,要不严酷,并没有在科学地教育下让自己的孩子成长。

路途时间长了,慢慢地游伴们就开始小心地交往起来,说起来还挺有趣。梁导在讲“故事”的时候,说“三姨夫”和“三姨”的婚恋史,提到“三姨”与父母,要找介休老乡。有位游客听此,说:“我们是老乡。”“三姨”就说:“您也是介休老家?”这位游客回:“我老家是平遥。”话音未落,我妻子对“三姨”说:“我们才是老乡呢。”再问,“三姨”也是郭氏,小雅姥姥是汾阳老家。甘肃青海游后,她们成了要好的姐妹,“三姨”成了“三姐”,“三姨夫”也成了“三姐夫”,这是后话了。

四十三

11:50的时候,我们的旅游车在“天水东”下高速,此地的山势与植被与山西没什么两样了。12:10,车驶向麦积山方向。离麦积山还有5公里。我们先安排吃午饭,饭后到麦积山石窟景区。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是天水市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这孤峰高142米,名曰:“苍龙岭”,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当天天气很热。因为之前看了敦煌石窟,我们这些游者大多又是看热闹的,也看不出个什么门道体会来。只是觉得这石窟孤零零地建在这孤峰上,也是很独特的一道风景。

15:30,我们上了车,下一个目的地:宝鸡。今晚要住在那里。一路上我们的旅游大巴驶过了许多隧道,到18:05驶过“陈仓收费口”,离宝鸡16公里了还是一个又一个隧道。记得小时候学地理时,好像是说秦岭宝鸡这一带交通十分不便,陇海铁路在这里是重要关卡。记忆中秦岭和宝鸡的印象是这样留下的,很深刻。而“陈仓”呢,是那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中留下的印象。

18:30,终于走出隧道群,前方看见宝鸡了。

19:10,我们入住“如家”。房子小,床很大。入住后稍事休息,我们自己出去在一家叫“令氏家外家”的小食店就晚餐。小食店店不小,食客很多,小食品种也很多。我们看食客们点面的多,我们也点了一碗面、一人一碗粥,买了几个大饼(当地是叫“岐山锅盔”吧)就回酒店就寝了。今天也是太困了。

麦积山、宝鸡,印象不很深。

四十四

8月22日一觉醒来,就5:30了。昨晚睡得挺沉。赶紧洗漱、整理行装。下楼用餐,“如家”的餐厅太小,拥挤不堪,吃饭又如抢,胡乱拨拉了几口面就赶快上车了。

7:30我们出发。

祁连山北—甘肃、祁连山南—青海的行程即将结束了,我们今天将进入陕西。行程安排要到黄帝陵和延安去。

黄帝陵真还没有去过,一直很渴望去拜谒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延安早年去过,印象依旧很深刻。感叹当年我们党就是在那种艰苦环境下,取得全国胜利而建立了新中国。

9:55的时候,我们经过一个“中国原点标志”的地方。到台湾旅游时,有个旅游景点是“北回归线标志”。这些景点其实对普及地质地理知识很有帮助,不过,我们此行仅仅就是经过。许多游客可能都不怎么在意。

“中国原点标志”是指我国制定的大地原点,也就是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是人为界定的一个点,我国的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横流村,具体位置在: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大地原点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的理解,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测量测绘上。

据资料介绍,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的确处在祖国大陆的中部。这里距中国边界正北为880公里,距东北2500公里,距正东1000公里,距正南1750公里,距西南2250公里,距正西2930公里,距西北2500公里。这里地质构造稳定;地下物质稳定;四面通透,没有大的遮挡物,便于观测;距离西安近,交通便利,方便测绘工作者前往开展工作。

从地质结构上看,国家大地原点所在地位于八百里秦川关中腹地,地下都是淤积的黄土,所以比较稳固。此外,大地原点所处的地方没有矿藏资源,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大的水灾,因此,由人为挖掘和水灾对其构成威胁的可能性也不大,把大地原点设在这里基本上是安全稳定的。

我国大地原点建成后,经研究发现,中国西汉时期长达1000多公里的超长基线就从此处经过。2000多年前测定的建筑基线与现在建成的大地原点基本一致。这一古今测量史上的巧合,也确实令人们感慨不已。

旅游界的祖师应推徐霞客了,霞客先生不仅仅是“游”,更多的是科学考察与研究。咱们没有先人的能力和水平,但对重要的见闻录以慰人还是可以做做的。因此,在这里就把以上文字抄录下来,不知有用没用。

四十五

11:35,我们到达黄帝陵,先安排吃午饭。12:30到达景区。

今天天气格外清朗,天空格外地蓝,而黄帝陵则是以“黄”与“灰白”为主色调—建筑为灰白色,文字旗子楹联牌匾等都是黄色。

黄帝陵山环水绕,建筑宏伟,感觉气场非常强大,当得起“天下第一陵”的称号。中华人文始祖,福佑中华大地,福佑中华儿女。让我内心生出无限神圣感。黄帝陵,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可能因座落在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

据介绍,黄帝陵有古柏8万余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其中千年以上有3万余株。“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黄帝陵有许多名人的题字石刻碑文,近代、当代有“委员长”的,有毛主席的,有邓江等人的……遗憾的是,不知怎么回事,竟都没有拍下照片来。好像是手机没电了还是怎么回事。

从8月12日离开太原出来到今天8月22日,时间10天,感觉游客都已经精神疲惫。在黄帝陵,许多人早早就出了景区在树荫下,等着人们都到齐离开了。

15:00,我们离开黄帝陵赶往延安。黄帝陵距延安120公里。我们15:40路过洛川。17:08的时候,就在“延安南高速收费站”下了高速。

当晚入住酒店,从酒店房间的窗户就可以看见延安宝塔。酒店名字叫“高兴酒店”?印象有点儿模糊了。晚上约了司机康师傅与导游、“三姐夫”在旁边的饭店里还喝了点儿酒,这有点儿是为行程即将结束划句号的味道了。不过,退休后,能结识些新朋友也是件乐事!

四十六

8月23日早晨6:30吃早饭,7:00出发,先去“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到达时不到8点,纪念馆前广场上,当地群众在跳广场舞(扭秧歌)。我们旅游团队里出来多日的大妈大嫂们立即加入到广场舞众中,也扭得不亦乐乎。

延安,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我们是典型的“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况且,我们的父辈,又是中共建政后的第一代城市人—我们的父母在中共建政前都是农村人。上世纪60、70年代,像我们这些住在“公家”大院或小院的青少年,中共及中共的领袖在我们的心里是至高无尚的,中共建政前的井岗山、延安、西柏坡……在我们心里都是圣地。至今,来到这些地方,心中依然凛凛起敬。

纪念馆开门后,游人稀少,正给了我们难得的拍照机会。左照、右照、前面照、后面照,真还没有遇到这么好的拍照环境。广场上有毛主席两手卡腰的立像,望着这高大的身影,我的眼神有些潮润。中华亘古第一人,毛主席当得起!学学中国历史,能不敬佩毛泽东吗?

纪念馆里有内容详实的展览,记录了那一代革命家真实的奋斗经历,非常值得我们追忆怀想和学习思考。

10:20,我们去了杨家岭、枣园,参观“七大”会址、毛主席等领袖们当年在延安时住的窑洞。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曾来过延安,快有20年了吧。那年来时,上过宝塔山,也看过领袖故居、“七大”会址。但都是自己游览,没有找导游讲解。这次来,旅行社安排了讲解导游。在纪念馆,导游领大家唱《东方红》。当乐曲响起,竟泪眼模糊,这在当年是没有的情景。年长了,易动感情。一首十分熟悉的乐曲,竟让我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该如何适应和认识这种变化呢?

延安的游程也将结束,12:30,安排在“黄土情”用中餐。应该说,这顿饭是这趟行程中饭菜质量最好的。我觉得,既有革命老区的厚道也有旅行社方面的安排吧:南瓜、土豆泥、豆粥、摊黄、拨乱子……,都是大家爱吃的家常饭菜。其实,我感觉到,如果旅游景点都能从游客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只考虑自己赚钱,完美地解决游客吃得饱又吃得好根本不是问题。但是,有些地方的旅游安排,就是不能解决目前在中国根本不是问题的吃饭问题,更有些地方竟连吃饱都成问题。环境脏乱差、管理无秩序、服务态度生硬,常让游客受气。这些地方真应该学习学习延安。

延安,没有让我失望!延安,依旧是我心中的灯塔!

后记

这个游记写得时间长了些。2015年8月下旬旅游结束回家后就开始写,直写到2017年6月底才基本完稿。后来修改修饰又有一个多月时间。这并不是因为自己很下功夫写这个游记,实在是把写游记当成了又一次走游程。又一次走走、停停、想想、看看……翻翻路上的旅游记录与照片,其实真是一种生活呢。

读万卷书,不能只是读;行万里路,不能只是行;阅人无数,不能只是阅。很赞赏梁导的导游方法,每一次都将车上游客予以介绍并鼓励大家互动。这不仅仅是一种资源利用,而且也是让自己、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阅人、阅己的机会。这应当也是旅游给导游、给游客附带出来的更深远的效应吧。

2017年7月26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