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攻坚克难实现如期脱贫
来源: 时间:2017-07-27 08:43:55 浏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超强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全国最大的民生。晋城市也和全国一样,只有全面脱贫进小康,才能完成“十三五”提出的目标任务。

晋城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最南端,辖6个县(市、区),84个乡(镇、办事处)、2236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城镇化率为57.42%。境内陵川、沁水两个县为省定贫困县,其中陵川县贫困发生率排在全省倒数第八位,沁水县排在全省倒数第一位。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0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4%;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3%。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奋力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持续进步。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35元,增长6.6%;当年完成贫困村退出79个,2.67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攻坚之年首战首胜。

目前全市尚有91个贫困村、3.05万贫困人口。按照省、市工作部署,今年全市计划脱贫84个村,2.54万人,年底前,沁水县、陵川县两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其它非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年底前,沁水县、陵川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晋城市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十八大以来,“精准”成为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精准扶贫,既是扶贫思路方法,也是扶贫核心要求,扶贫必先识贫。建档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贫困人口底数,查明了贫困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2016年,全市在盘清“明细账”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贫困源”,经过梳理找出了形成贫困的6类致贫原因。其中因病因残约占32%,缺劳动力缺技术约占25%,缺生产资金约占25%,因学约占5%,因灾约占3%,其他原因约占10%左右。——致贫的原因多种多样,全市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对症下药开出脱贫良方。

(一)组织保障力量强

全市围绕“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市县乡村联动、党员干部带动、单位结对互动”的脱贫攻坚新思路,精心组织、找准路子、精准“造血”,全市脱贫工作呈现出脱贫提速、发展提速、民生提质的良好局面。

为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晋城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也都相应地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一把手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173名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包村,513支帮扶工作队进驻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较集中的低收入村;市县两级选派410名“第一书记”,进村开展帮扶。

据统计,全市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围绕“六个一”开展帮扶,即帮助制定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脱贫致富规划,发展一项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实施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解决一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民生保障问题,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贫困村领导班子,形成一套民主规范的乡村治理机制,已经直接投入资金82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79个,帮助引进各类资金5873.2万元,引进各类项目100个,受益人口4661人。

全市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人到、心到、责任到、支持到。按要求建立了工作台账,建立了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微信平台。为贫困户建立了帮扶手册和帮扶政策牌,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清楚自己享受到的帮扶政策。

“把办公桌搬到群众中去,把论文写到田间地头。以帮扶干部的责任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以帮扶工作的精准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成为全市各级干部吹响的嘹亮号角。

(二)产业扶贫促增收

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2017年先后出台了《晋城市“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8311”产业扶贫项目任务分解》、《市政府八大产业扶贫工程任务分解》、《晋城市2017年特色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落实“一村一品一主体”的要求,在每个贫困村确立一个特色产业和产品,培养一个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年底全市贫困村要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即村有产业、有带动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户均新增产业收入3000元以上。目前,在200个贫困村中,163个村有产业,154个村有合作社带动,基本实现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村的全覆盖。按照“经营主体+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80%的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扶贫精准到户。一是推进八大产业扶贫工程建设。实施畜牧产业扶贫工程,在贫困村新发展养羊存栏2万只、养牛存栏500头、出栏生猪5万头、养蜂5000箱;实施蔬菜产业扶贫工程,新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2000亩;实施干鲜果产业扶贫工程,提质增效干鲜果5万亩;实施蚕桑产业扶贫工程,新发展桑园3000亩;实施小杂粮产业扶贫工程,涉及贫困户人均种植1亩;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新发展中药材3万亩;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程,在贫困县创建20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0个高标准“农家乐”;实施农产品电商扶贫工程,在每县建设1个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村站点超过1000个。同时,各县(市、区)也都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了一批特色产业建设项目,确保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二是完善利益联结。全市鼓励围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让贫困农户获得更多实惠。沁水县贾寨村引进大象肉鸡养殖项目,给予贫困户占地每年每亩800元的补偿收益,采取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的办法,每年返还贫困户不少于5000元。三是加强金融扶贫力度。出台《关于抓紧落实2017年度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任务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市推进“五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市级2.16亿元信贷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各承贷金融机构,目前已发放小额信贷5454.68万元,其中陵川县3248.73万元、沁水县872.05万元。

(三)易地搬迁抢进度

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24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887人,同步搬迁2520人。2016年,全市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9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83人,同步搬迁529人。剩余的14504人贫困搬迁和1991人同步搬迁今年都要全部实施,力争“两年任务一年完成”。

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做到了逐项明确时间进度,加紧前期手续办理,加紧资金拨付进度,加紧推进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将全市1037户低保户、五保户,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危房等问题作为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列入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彻底解决贫困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四)生态建设保致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着眼既要生态美,更要百姓富的目标,突出两县(陵川、沁水),围绕两山(太行山、中条山),聚焦两河(沁河、丹河)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的基本原则,着力把优美的生态环境变成经济转型新的增长点,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制定出台了关于林业精准扶贫攻坚实施办法,加快推进生态脱贫攻坚。一是将造林绿化与贫困人口参与脱贫相结合,造林绿化工程重点向陵川、沁水两个贫困县进行布局,两县造林任务占全市总任务的83.1%;将造林工程向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进行倾斜,帮助指导陵川和沁水两个贫困县成立了36家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二是将生态管护与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相结合,利用国家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未成林地管护等保护工程资金,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护林员选用机制,截至目前,8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当上护林员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将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与农民脱贫增收相结合,按照贫困户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管理全覆盖要求,加快低质低效林的品种改良和综合丰产管理,进一步提升品质、达产达效,增加贫困群众收益。

(五)教育扶贫促发展

围绕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可持续性、根本性作用,以陵川、沁水两县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努力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从转移就业、加强培训、培育项目、教育帮扶等方面发力。一是在转移就业上精准发力。精心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将岗位、政策、信息精准送到贫困群众手中,提供就业岗位9500余个,帮助3300多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主动与苏州人才市场对接,在部分贫困乡镇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提供岗位45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754人,有效带动贫困家庭增收。二是在技能培训上精准发力。聚焦贫困人口技能现状,出台《大力开展培训扶贫工作的通知》,围绕电器维修、家具安装、水电工等增收效益明显的行业,对全市贫困人口开展职业培训,全年计划完成培训1000人。三是在培育项目上精准发力。加大贫困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发放50万元,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10个创业项目进行重点资助,带动451人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52人;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小微企业就业补助,引导企业吸纳贫困劳动人口就业,已发放55.6万元,带动就业556人。四是在教育帮扶上精准发力。整合教育力量、教育资金向贫困乡村、贫困人口倾斜。重点支持陵川县和沁水县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实行省级示范高中与贫困县普通高中“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落实学前幼儿资助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学生助学金,中职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等,各阶段学费减免和补助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让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六)社会兜底保民生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方面的特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通过社会保障兜底的方式,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一是针对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财政、扶贫、民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提高农村居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障待遇的通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可据此享受参合费用减半征收、22种重大疾病免费医疗救助、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5000元等多项优惠,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二是实施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实事项目。今年两会市政府把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市财政预算每人每年50元,为全市13万参保对象列支预算资金650万元。目前已出台《晋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五保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进入招投标程序。三是扶贫部门和民政部门对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了逐户调查、信息比对和补充录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经审核审批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救助范围,努力实现贫困地区扶贫线和低保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市共858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补助。今年全市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将再次提高,确保不低于现行贫困标准。

二、对晋城市脱贫攻坚的建议

总体看,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广大帮扶干部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与贫困群众同呼吸、心相印,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好评。但是,与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的要求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企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比如帮扶项目选择不准,村情民情掌握不透,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艰巨,少数村集体经济破零困难,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够,部分单位领导认识还不到位,驻村帮扶工作还不扎实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考察山西工作的讲话和全省脱贫攻坚会议精神,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要按照骆惠宁书记“五个问题”“六个强化”的具体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全市脱贫工作最后面临真正的攻坚克难,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局重点再倾斜。根据晋城的实际,沁水、陵川两个省级贫困县,不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沁水排在全省倒数第一,陵川排在倒数第八,且沁水尚是全省经济强县之一,说明陵川的难度大于沁水,全市扶贫的重点应放在陵川,应放在深度脱贫的地方。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端,山高、坡大、村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地下无资源,只适于种植业(玉米、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树),养殖业(养猪、羊、牛),旅游业(王莽岭、棋子山、凤凰欢乐谷、武家湾)等。为此陵川的脱贫首先应把产业脱贫放在重要位置。让一半以上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支撑来达到致富。其次是异地搬迁使远离交通、长居深山的贫困户得到收益。三是生态补偿,教育脱贫、社会兜底、“三个一批”使脱贫攻坚成果实实在在惠民及广大贫困户。四是加强领导和全社会支持。

(二)扶智扶志再强化。要正确处理扶与脱的关系,坚持扶贫、扶智与扶志一起抓,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内在动力迸发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没有贫困群众的参与,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干,群众看”,扶贫开发是难以成功的。仅仅靠扶是不够的,没有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即便扶起来,也会倒下去!既要着力于当下扶贫脱困,更要立足长远扶志,扶智,彻底摆脱贫瘠。扶贫不能养懒,脱贫不能等靠。为此,我们必须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方面,重要举措就是近抓培训,远抓教育,培训以长技,教育以增智。最近,中央决定,2018年-2019年,全国贫困地区所有公务员都要培训一次,以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攻坚措施再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视察山西时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标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实施整体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往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为此要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实施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20项专项行动。要突出产业扶贫,加强项目建设,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要突出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机结合,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移民点;要突出生态扶贫,加强林业、水利、环保生态建设,在严格保护生态中合理开发,把绿水青山变成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要突出教育扶贫,培育更多的脱贫致富能人、带头人,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作用;要突出社会保障兜底,守牢最后一道防线。

(四)责任作风再夯实。进一步加强对扶贫攻坚的领导,强化工作到村、精准到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工作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级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行业部门工作责任,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严格考核问责。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把基层的情况摸上来,把上面的政策落下去。特别是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与贫困群众同心协力,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基础设施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脱贫致富。

(五)投入力度再加大。坚持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要用足用活用好中央、省、市的好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扶贫产业。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金难题。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了实现脱贫攻坚这一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四年多来,先后深入河北阜平、甘肃定西、湖南花垣、贵州、陕西、银川、山西等地视察,并连续召开干部群众座谈和脱贫攻坚大会,提出了许多扶贫、脱贫的指导思想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习近平总书记的实际行动就是最强的动员令,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正是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最好诠释。晋城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也要下大气力搞好扶贫攻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扎实有效做好脱贫攻坚“三保障”工作,保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厚礼。(晋城市产业发展促进会 姬志芳)

上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