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印象 (大同 杜建文)
来源: 时间:2017-06-18 12:48:14 浏览:
偏关印象

偏关印象

杜文

从偏关回大同快一周了,但心里始终萦绕着一种情怀,一种眷恋,一种不舍,一种痴迷,一种崇敬。到偏关不仅是看风景,更有一种朝圣的感觉。

偏关的美是一种野性的美,粗犷的美,原始的美,壮丽的美,善良的美。

印象一 偏关的地貌

没有去过偏关的人,是实在想像不到一个偌大的县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建县城的平坦之地。当我们一行5人住进位于半山坡之上的偏关宾馆,稍事安顿随当地的顾老师走上宾馆背后的文笔塔公园,俯看整个偏关县城时,偏关县城就座落在一条逼仄的深沟里,从东到西象一条灰色的巨龙蜿蜒几华里,对面山头上的虎头墩看得很真切,这很令我震惊但我的疑问从顾老师处得到了肯定。

偏关处于黄河中上游丘陵土石山区,境内山高坡陡,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东高西低。最高处为青杨岭山,海拔1855.2米;最低处为黄河沿岸寺沟河畔,海拔875米;平均海拔1377米。所以就连偏关县名也是根据其地“东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关。

在偏关两天,无论是走在老城的街上,还是乘车行进在崇山峻岭间,放眼望去,不是高低起伏,就是弯弯曲曲,不是丘陵就是沟壑,不是上坡就是在下坡。正可谓“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


印象二 偏关的老城

偏关古称林湖,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明成化二年(1466)置偏头关千户所,治今城关,属太原府。可知偏关这座城池是明代始建。

正如许多老城以鼓楼为中心一样,偏关城的中心也有一座鼓楼,但鼓楼两侧已被现代建筑遮掩了一半,看起来很别扭。

当我站在偏关十字街时,第一感觉是压抑。从十字街延伸出东南西北四条街道,这是偏关的主街。每条街长不足百米,宽不足10米。街两边店铺林立,金店服装店小吃店药店银行邮局都排列在一起,装修风格差异很大,新旧不一。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显得很热闹。也许是因为街道太窄的缘故,四条主街上看不到一棵树,一簇绿色。南门上的城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山西省委胡富国书记拨款修建的,门额上有胡富国书记亲笔题词。偏关城楼外的空场上,各种小吃摊、水果摊、蔬菜摊、日用品摊混杂在一起。卖羊杂的、碗托、面皮、大烩菜等摊主悠闲地等着顾客,很少吆喝。

但老城的底蕴就在于它的古老,现代的喧嚣也掩盖不住古老的沉静。这不一回首看到的就是明代的城楼,还有藏在深巷里的明代民居,清代的贞节牌坊。再远望,对面山上传接七路烽火的“虎头墩”在斜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这座总传烽又燃起了久违的狼烟。走在青石板的街上,一转身一迈步,似有穿越千年的恍惚。岁月虽然流逝,但历史的痕迹却深深留在这座老城的血脉里。

印象三 偏关的长城古堡

偏关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长城纵横,古堡林立。

偏关长城称冠三晋,睥睨华夏。偏关与雁门关、宁武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明代长城设九边重镇防守,其中太原镇又称山西镇驻防偏头关。

偏关的长城从长度说:全境现有长城约500公里,仅次于河北赤城县,居全国第二位;从年代说:偏关长城纵跨赵、北魏、北齐、明四个朝代,全国罕见;从密度说:偏关长城分为大边、二边、三边、四边、内边、黄河边六道,有的地方墙垣竟达十重,一条长城的外头又是长城,一边二边连三边,处处相关,步步设防,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城堡多达49座,城堡相望,营寨相接,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遗迹密度居全国各县之最;从类型说:偏关长城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山险长城四种基本类型,长城建筑涵盖了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各种形式,类型之多全国罕见;从景观来说:偏关长城雄伟壮阔,至今基本保存完整,其中老牛湾长城黄河交汇处、柏杨岭内外长城结和黄河边寺沟长城更是中国长城的精华段落。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先生曾评价:“偏关长城在中国长城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怎么评价也不为过,怎么数也在全国前三位。”

印象四 偏关的人文

导游小杨

在外人眼里,偏关绝对是个贫瘠荒凉的地方。但我接触的偏关人却是那么的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偏关人多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后代,这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比如给我们担任导游的小杨,说自己在重庆上完大学后,义务返顾地就回到了家乡。她说家乡的美是其它地方都没有的,她说偏关一年四季都美,春天有黄河鲤鱼,夏天有满山的青翠,秋天有肥美的坡羊肉,冬天有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所描写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的壮美。她说偏关的莜面碗托油糕酸粥可好吃可好吃了。她还用偏关话给我们讲了偏关八大怪,听得大家捧腹大笑。

比如一到偏关就迎接我们的顾全罗老师也是个地道的偏关人,他80年代初从山西农大毕业后就一直工作在偏关,退休后主要精力都用在研究偏关文化历史上,每年徒步走好多次长城,对偏关的长城和古迹如数家珍。现在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理事,就是通过他,我们看到了许多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珍贵文物,知道了长城古堡背后更多的故事。

还有跟我们考察时同乘4号车的偏关县委新闻办的张主任,对偏关的植树造林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偏关的绿化难度之大是全国少有的,偏关植树造林的精神在50年代就是全国学习的典型,偏关的油松已经栽遍了崇山峻岭,十年后就会出现成片林海。他一边说一边指点着窗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开玩笑说,我们偏关人是为北京人活呢,因为偏关是三北防护林的前沿,是防内蒙沙尘的第一道屏障;我们偏关人又是给太原大同人活呢,因为引黄工程就在偏关。亲眼所见他说得没错,偏关特别是靠近黄河一带,全是石灰岩结构,由于山高风大,裸露的石头上几乎没有土层,所以种树时必须先在石头刨个鱼鳞坑,然后垫上土,再栽树。而且每棵树每桶水都是靠人抬肩扛运到山上。偏关有八大怪,其中一大怪说是偏关的绵羊会站队。就是说的林业,在干石山区,造林绿化工程的鱼鳞坑,远处看像绵羊一样,一排一排的。

偏关的人都是热情好客的,勤劳勇敢的,纯朴善良的,热爱家乡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偏关独特的地貌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孕育出11万偏关好儿女。

要问我对偏关的印象,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偏关山美水美人更美!偏关我还会来的!

作者杜建文,笔名杜文,大同长城学会副秘书长,于6月9日参加了在偏关县召开的“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场活动”期间为偏关的山水之美所折服,为偏关人民的好客而感动。回来后觉得有责任宣传偏关,让更多的人了解偏关,走进偏关为偏关的旅游发展尽点心。之前我用美篇的形式连发三篇,叫《偏关行一、 二 、 三》被《大同晨报》转载,阅读量过万。许多微信群的朋友们看了都纷纷点赞,已经有人前往。

联系电话:13994358516 2017年6月17日